淮河能源>>理论学习
【学国学】革故鼎新
  • 时间:2023-03-15 08:33:16
  • 来源:
  • 编辑:魏嘉佚
  • 【名句】革故鼎新

    【原典】“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先秦《周易·杂卦》

    【释义】革故鼎新,源于《周易》。革卦,意味着革除旧事物;鼎卦,意味着创建新事物。后人将二者合在一起,代表一种主张变化的世界观,寓意改革、创新的有为精神。

    【解析】


    大禹建国后,继承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和黄帝铸鼎的传统,并发展创新。夏朝建立之后有德政,按照贡赋制度,九州的州牧(官)向朝廷进贡金(当时把铜称作金)。大禹用九州进贡来的这些金(铜),铸成九个大鼎,把各州的有害生物和恶兽神怪都铸在鼎上。这九个鼎都放在朝廷大门外,让民众知晓。于是民众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迷路,就会避开那些有毒生物和恶兽神怪。大禹用九鼎来协调朝廷和九州民众的关系,以承接天意。


    九鼎象征九州,以显示夏王为九州之主,天下统一。商时,对鼎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只有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为拥有国家政权的象征,还被神化为获得“天命”的传国宝器。夏亡之后,鼎迁于商,商亡之后,鼎迁于周。周成王正式定鼎于郏(今河南洛阳境内),表明是天命之所归。因此,在《周易·杂卦》中记载:“革,去故也,鼎,取新也。”以此表示除旧布新。

    【解读】


    革故和鼎新是事物变化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过程,革故是鼎新的前提,鼎新是革故的结果。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强调的是革故,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则说的是鼎新。革故鼎新是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更替,是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变化和发展的结果。正如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在其著作《太玄经·太玄莹》中所言:“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故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富有创新精神,早在公元前1600年,商朝的君主成汤就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九字箴言刻在器皿上,用以时刻提醒自己。这种创新求变的理念不断被阐扬,不断告诉人们创新是革故鼎新的实质、核心和根本,也是民族、社会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元素。

    “革故鼎新”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从本质上看,辩证的否定就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革故鼎新”是中华文明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原因,它在促进社会、国家发展,推动文明进行自我革新,完善各项制度等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挑战,以非凡的斗争勇气和智慧砥砺前行,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在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性的历史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历史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在新征程上,必须要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的决心和勇气,不断在革故鼎新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