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企业动态
不同的“建国” 共同的坚守
  • 时间:2021-10-09 10:58:43
  • 来源:淮河能源报
  • 编辑:田庆伟
  • 在我们身边,有一个出现频繁却意义非凡的名字“建国”,它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是一种朴素的美好情怀。让我们听听集团公司三位“建国”的故事——

    有一种责任叫“我在岗”,有一种幸福叫“我坚守”。今年10月1日是新中国72岁生日,在这举国欢庆的假期里,许多人正与家人享受团聚时光,当万家团圆举杯同庆时,部分矿区职工仍坚守在生产一线,舍小家为大家,一心守护矿井安全。

    在坚守岗位的职工中,有一些名字叫“建国”的职工,对于他们来说,国庆节有着特殊的意义。节日期间,记者采访了三名来自不同基层单位名叫“建国”的职工:刘建国、徐建国、朱建国,他们既是祖国发展强大历程中的见证人,也是企业发展进程中的建设者。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他们异口同声:“国庆我在岗,不负‘建国’名!”

    刘建国:6年来没有一个国庆回过家

    “今晚是国庆假期的第一个早班,大家井下打运检修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思想上千万不能松懈。”9月30日晚,班前会主持人刘建国一边派活一边叮嘱大家注意安全。班前会结束后,他和工友们一起向着千米井下走去。

    刘建国是淮浙煤电公司顾北矿运输区斜巷队一名副队长,身材高大,两眼炯炯有神。“我的名字带有那个时代的气息,在那个年代非常流行。”说起自己的名字,刘建国很高兴,“从小就感觉自己的名字比较有气势,尤其到国庆节,别人喊我一声‘建国’的时候,我感觉心里非常自豪!”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处在国家大建设大发展时期,我的大哥叫建兵,二哥叫建军,父母给我取‘建国’这个名字,是一种美好愿望,更是一种责任,希望我以后能够很好地建设家乡,报效祖国。”刘建国告诉记者。

    “建国”这个名字也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2005年来到顾北矿后,刘建国就一直在运输区做着斜巷运输的工作,一干就是十六年。按照规程措施做好斜巷打运,确保打运物料封车符合要求,对照巡检清单对机电设备和安全设施进行检查……每一项工作,他都认认真真、尽心尽力去做。

    国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娱乐和放松,但对于煤矿工人来说,更多的是责任和坚守岗位。刘建国告诉记者,“节假日职工相对而言思想上还是有波动的,必须要把现场多走几遍,必须把现场的危险源告知到位,提醒到位,把现场的防护措施监督落实到位。”

    今年是刘建国在岗位上度过的第六个国庆节,“别人团圆时我却坚守岗位,很少能陪伴家人过节,刚开始还觉得有点不适应,现在已经习惯了,因为这就是我的职责所在,站好自己的这班岗就是对祖国最好的祝福。”刘建国说道。

    徐建国:“煤三代”的执着坚守

    1979年出生的徐建国是煤业公司谢桥矿开拓三区的一名掘进工。多年来,无论是在家还是外出,不管徐建国走到哪儿,都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即使是多年未见的朋友,也能一口报上他的姓名“建国”。

    “家里两兄弟,我哥叫建军,是临近建军节出生的,到我这就取名建国了。”徐建国笑着说,“当年我爷爷在大通煤矿工作,条件艰苦,给我取名‘建国’也是希望我能够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从小,徐建国就喜欢别人叫他建国,他说自己心里会有一种荣誉感,因为自己的名字和国家最重要的日子有关,带给他一种正能量,从小他就有一种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尤其喜欢关注国家大事,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工作和生活。“我常常会把我自己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在工作中责任感更强了,感觉如果不好好工作,会对不起这个名字,更对不起国家。”

    1999年,中专毕业的徐建国来到北京打拼,在后来的日子里,徐建国辗转多地,干过会计、理货员,忙忙碌碌,却一直没有收获,也找不到归属感。后来听从了父亲的建议,2007年通过招工,加入了谢桥煤矿大家庭。

    “我是一名生在煤矿长在煤矿的地地道道的‘煤三代’。”徐建国笑着说,“父母亲都在谢一矿工作,父亲经常和我讲干煤矿就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人工打眼放炮,全靠大铲子攉煤,那可是全凭力气。一个班下来累得浑身像散了架似的。到我这里,我感觉井下工作也不像父亲说得那么脏累,环境也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糟糕,下井搭乘成人车一站抵达工作面,智能化采煤,机械化掘进,口罩、护目镜等个人劳保用品齐全,制冷降温系统,除尘风机、综掘机施工等,大大改善了作业环境,我们也愿意多干活,为企业发展多作贡献。”

    徐建国翻阅着手机看了看日历说:“今年的国庆节,我要在岗位上度过4天时间,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过节,但是父母和老婆都能够理解和包容。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矿井安全生产继续努力,用工作成绩为祖国母亲献上一份生日礼物。”

    朱建国:站好最后一班岗

    现年53岁的朱建国是煤业公司张集矿运输一区平巷队的一名职工。

    “取建国这个名字,跟那个年代的潮流有关,那时候非常流行这个名字,代表了人民对国家建设和实现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一种精神寄托。我们父母希望我们长大以后,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多作贡献。”朱建国这样说道。

    朱建国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国家还处在大建设时期,所以生活不是太好。1985年,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朱建国通过招工只身来到当时的淮南矿业集团孔集矿,在开拓区干掘支工。据他回忆,孔集矿地质条件不是太好,巷道压力大,而且当时也没有猴车和乘人车这些设施,所以上下班还要在大巷走很远的路,一个班下来总是筋疲力尽。“当时的工资也不是很高,只有几十元钱,但是让我的工作和生活都稳定下来了,日子也慢慢好起来了。”朱建国说。

    2008年由于工作需要,朱建国和他的同事来到李嘴孜矿,从事运输工作。2014年来到潘一东矿,2019年又被安置到张集矿运输一区工作。不仅单位变了,工作和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矿井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管理也更加人性化,取消了修护、安装等单位不必要的夜班,撇钩延点的情况越来越少,升井时间越来越早,这在以前很难想象,主要是我的工资还越来越高呢。”朱建国笑着说。

    今年国庆,快退休的朱建国和单位申请,国庆期间主动加班,选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工作了37年的朱建国坚定地说道:“我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但是能够为企业作出贡献,我觉得‘建国’这个名字就没白起。”(陈恩文 万友乐 田峰)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