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企业动态
2023年淮河能源“十大新闻”评选启帷
  • 时间:2024-01-08 07:55:27
  • 来源:
  • 编辑:于晨晨
  •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为集中展示企业加快建设“绿色、清洁、和谐、美丽、安全、高效、智慧、低碳”新时代现代新型能源集团的丰硕成果,宣贯集团公司党委工作会议精神,为“两会”召开营造浓厚氛围,近日,2023年淮河能源“十大新闻”评选正式启动。


    本次评选的主题为“沧桑百年,只争朝夕”,评选标准主要从重要性、新闻性、关注度三个方面考量。评选流程主要包括初评、网络投票、专家评选等环节。最终审定的2023年淮河能源“十大新闻”内容,将于集团公司“两会”召开前,同步在淮河能源报、淮河能源有线电视、淮河能源网、“淮河能源集团”微信公众号以及“淮河新媒”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进行多种形式发布。从1月8日开始,大家可以关注“淮河能源集团”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淮河新媒”客户端,点击相关界面进行投票。(罗坤)


    2023年淮河能源十大新闻评选

    (候选内容按主体新闻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一、工作格局引领发展行稳致远


    2023年,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确立“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职工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科技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工作格局,引领上下为加快建设“绿色、清洁、和谐、美丽、安全、高效、智慧、低碳”新时代现代新型能源集团而努力奋斗。


    集团公司研究确立工作格局,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精神要义高度契合。一年来,企业工作格局内涵不断丰富,党建引领、全面风险防控、大监督和服务职工群众等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牵引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突破性进展、发生格局性变化,企业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行业影响力、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党的领导作用发挥愈加显著,企业战略自信、发展自信、经营自信愈加坚定,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正气、争先进位的锐气愈加充盈。

     

    二、先进理念厚植共同奋斗思想基础


    在年初闭幕的淮河能源控股集团一届三次职代会工代会暨2023年工作会议上,集团公司鲜明提出:要推进文化铸魂,厚植先进文化理念,丰富家园文化内涵,巩固建设新时代现代新型能源集团的思想基础。


    这一年,集团公司坚守百年淮南煤矿优秀文化,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总结提炼具有新时代鲜明特征的先进文化理念,包括“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精神、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企业价值观”六大文化内核,以及“家文化、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经营、经营管理、投资、员工、管理者、用人、能力”十大管理理念,通过系统重塑企业文化体系,推动先进文化理念入脑、入心、入实践。印发企业文化理念手册,浓厚企业文化理念宣传,以文兴业,更好地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建设8家职工书屋示范点,书香国企氛围浓厚,服务职工群众更加走深走实,企业家园更加温馨,文化软实力正成为发展硬支撑。

      

    三、煤炭井工深部开采平均单井规模国内最大


    1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一批安全高效矿区、命名一批安全高效矿井,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煤业公司获评安全高效矿区、11处矿井获评安全高效矿井。


    2023年,集团公司持续深化数智赋能智慧矿山建设,依靠科技进步、装备升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矿井生产模式发生革命性转变。企业井工深部开采单井规模708万吨/年,世界之首、国内最大。顾桥矿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张集矿获评全国标杆煤矿,朱集东矿、顾北矿获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达标煤矿,泊江海子矿产能实现核增,本土二水平建设布局未来可持续发展。智能化厂矿建设全速推进,盾构机作业线屡破纪录,煤炭全员劳动生产率、煤巷单进、岩巷单进持续提高。通过数智赋能、科技治灾,本土煤业历史性实现安全生产三周年以上,为全国“五害”严重矿井安全高效开采探出新路。

     

    四、主流媒体浓墨重彩聚焦淮河能源


    1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重要位置刊发《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扎实推进——能源保供,让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对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扎实做好迎峰度冬能源保供进行重点报道。


    2023年,集团公司对外宣传出圈出彩,主流媒体发稿量创历史新高。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工人日报、中国能源报、中国组织人事报、半月谈等主流媒体,聚焦集团公司提升先进生产力、加速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数智赋能和绿色发展等刊发多篇报道,人民网、新华网、经济日报等10余家媒体开展“主流媒体淮河能源行”主题采访活动,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国资等媒体平台分别对集团公司创新建立以“六效”为牵引的季度分析点评机制、强化全面风险防控等工作进行重点报道。集团公司荣获“全国煤炭行业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企业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五、“煤窝办电”成为行业典范


    2月24日,淮河能源电力集团潘集电厂一期2×66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工程2号机组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潘集电厂一期项目双机投产目标顺利实现。


    2023年,集团公司充分发挥“煤窝里办电”比较优势,清洁高效煤电基地建设步履铿锵。自主办大电捷报频传,潘集电厂一期2月全面投产、二期6月开工,谢桥电厂项目9月开工,主导建设省内支撑性电源点项目6个,占全省的三分之一,项目建设又快又好,得到省能源局高度肯定。与央企开展合作,联合重组洛河电厂一二三期圆满收官,被省委主要领导称为“行业煤电联营的典范”,控股的首个百万级煤电项目洛河电厂四期正式核准。电力权益规模超过2300万千瓦,全资和控股规模迈上1000万千瓦大关,“皖电东送”机组规模占全部东送机组的81%。

     

    六、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4月7日,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党委印发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若干措施,从七个方面提出17条措施,更好激励广大干部在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新型能源集团的实践中干事创业、砥砺奋进,推进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3年,集团公司着力激发人才队伍建设活力动力。隆重召开人才大会,围绕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推出一批硬招实招。7位“大师”担任第三批“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教学平台”首席讲师,多名职工获评“安徽工匠”“江淮杰出工匠”等荣誉。453名新聘大学生入职报到,硕士毕业生、“985”“211”院校毕业生创历史新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市场化人才选用机制不断健全。注重人才技能提升,举办高层领导力、淮矿工匠等特色培训班、第五届职工技能竞赛,入职第一课反响热烈。集团公司获评“安徽省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煤炭行业技能人才先进单位”,人才“第一资源”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能”。

     

    七、主题教育凝心铸魂强根基


    4月18日,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以视频形式召开,近1600名党员干部现场参会,一场党的创新理论的大学习、大宣传、大培训、大贯彻、大落实,在企业上下拉开帷幕。


    2023年,集团公司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坚持把组织开展好主题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五学”、聚焦“三力”,迅速动员部署,组建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建立运行机制,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工作,着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真功、出实绩,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新型能源集团的实际成效。在省委主题教育评估中,集团公司以实干实绩交出优异答卷,获评“好”等次。

     

    八、“六效”点评牵动高质量发展


    4月26日,淮河能源控股集团一季度“六效”分析点评会议召开,会议对集团公司及所属单位年度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各项目标进行定期盘点,通过抓两头、促中间,引导企业上下争先进位、比学赶超。


    2023年,集团公司深入贯彻省委“新春第一会”和季度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建立以“六效”为牵引的分析点评机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牵引和主抓手,立体展示效率进退、效益增减、效果好坏、效能高低、效应正负、效绩优劣,得到新华社、国务院国资委和省委、省政府关注肯定,作为管理经验宣传推介,并摘得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特等奖。在“六效”牵引下,一年来,企业上下只争朝夕、加力奋进,经济运行质量更高,重点项目突破更快,改革创新动能更强,产业发展更具活力,企业发展亮点不断、喜事连连,多项工作开创历史。在每季度省属企业“竞争赛马”中,集团公司多项指标保持前列,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等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高于行业先进水平。

     

    九、芜湖LNG接收站双罐成功升顶


    5月23日,淮河能源燃气集团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项目1号储罐圆满完成升顶,标志着国内首个内河接收(转运)站项目顺利完成又一重大工程节点。


    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站项目是列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交通、能源基础设施,是安徽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及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项目。今年以来,项目建设亮点不断,芜湖LNG加注站加注量在8个长江LNG加注站中稳居首位。LNG直采首单顺利完成,打通“海”气进“江”新通道。全球首款、中国首制的江海联运1.4万方自主B型LNG加注运输船项目提前完成年度节点目标。参股江苏滨海LNG接收站及配套苏皖管线全面投运,在营管线年输气量突破1.1亿方。

     

    十、煤层气产气量突破910万方/年


    5月,煤层气公司潘谢区块A组煤PX2-2井、潘二PE1-1井、PE1-2井三口地面瓦斯治理井单井累计产气量均突破100万方,刷新淮南矿区地面瓦斯治理井单井产量新纪录。


    近年来,集团公司因时因势调整瓦斯治理模式,协同推进地面煤层气开发与井下瓦斯治理,积极发挥替代效应、安全效应、环保效应、经济效应,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松软低透气性煤层中实现重大突破。2023年,煤层气产气量突破910万方/年,单井日产气量最高6785方。首口U型井成功点火产气,8口U型地面瓦斯治理井全面贯通,第一口顺煤层钻进水平压裂井顺利完井。颁布实施淮南矿区煤层气钻井、排采两项企业技术标准,多项科技创新成果通过专家验收。

     

    十一、全国煤炭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走进淮河能源


    6月26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承办的2023年煤炭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在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召开。此次大会也是首次走进煤炭企业,对于深入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推动煤炭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集团公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锐意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着力通过管理创新推动管理素养提升,企业面貌实现历史性转变。在2023年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选中,集团公司申报创新成果120项,获奖总数37项,占安徽省获奖总数的48%,均再创历史新高。《建设以“六效”点评为抓手 具有中国国有企业特色的大经营评价体系》首次摘得特等奖。

     

    十二、成功摘牌苏布尔嘎积蓄发展动能


    6月27日,经过8个半小时累计899轮的激烈竞价,淮河能源控股集团以72.97亿元成功摘牌内蒙古苏布尔嘎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51%国有股权项目,集团公司时隔13年再下一城千万吨级大型煤矿。


    苏布尔嘎井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纳林希里矿区,井田面积79.3km2,资源量16.52亿吨,各可采煤层均为高发热量的不黏煤,可选性好,热稳定性高,预计商品煤发热量5500大卡以上。该项目是“十二五”以来集团公司竞得的首块煤炭资源,也是西部新型能源基地发展积蓄动能、攒实后劲的又一支点项目,对集团公司实现“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打造亿吨级煤炭基地具有里程碑意义。

     

    十三、能源保供彰显国企硬担当


    在7月20日召开的安徽省辖市二季度工作会议上,淮河能源控股集团能源保供位居全省第一,被重点表扬。


    2023年,集团公司一以贯之践行“奉献社会,回报股东,员工实现,永续自我”的企业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相关要求,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国计民生同向而行,坚定扛起国有大型能源企业的政治责任,担当起能源保供“主力军”和“压舱石”。充分发挥本土、西部、贸易“三合一”集成保供优势,全年电煤长协发运近5000万吨,确保长协兑现率100%,淮南本土承担了全省60%以上的煤炭保供任务。发电量超400亿度,自有管线天然气管输量超1.1亿方,为保障区域能源稳定供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贡献了“淮河之能”。

     

    十四、重组洛河电厂拓展煤电联营新内涵


    8月,淮河能源电力集团成功摘牌安徽淮南洛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洛河电厂二期、三期)51%股权,标志着集团公司推进煤电一体化战略、与中央企业深化合作取得重大进展。联合重组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我省“十四五”期间电力保供水平,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撑。


    重组洛能符合国家煤电联营产业发展政策以及企业能源产业发展战略,被安徽省委主要领导誉为“行业煤电联营的典范”。11月,安徽省发改委批复正式核准洛河电厂四期2×1000MW项目,这是集团公司控股的第一个百万级煤电项目。年底成功摘牌洛河电厂一期100%股权,标志着洛河电厂一二三期联合重组圆满收官,集团公司电力权益规模超过2300万千瓦,全资和控股权益规模迈上1000万千瓦大关,煤电规模和控制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十五、“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期修编擘画产业蓝图


    9月,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完成“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期修编。《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将能源产业发展定位调整为煤炭、煤电、清洁能源三大产业,做强做优做大煤炭产业、做大做优做强煤电产业、做快做实做成清洁能源,到2025年全面形成以煤炭煤电为基础保障、清洁能源为发展方向的产业格局,建成国家级新型清洁能源基地和转型升级示范企业。


    2023年,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以保障区域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供给为己任,找准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结合点,谋深谋实煤炭、煤电、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路径,快速形成新一轮更加强劲发展态势,是安徽省煤炭产能规模、电力权益规模最大的企业,华东和长三角区域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

     

    十六、淮河能源获行业唯一两化深度融合特别贡献奖


    9月26日,2023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现场会暨“数字煤炭”建设发展论坛在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召开。会上,集团公司荣获行业唯一两化深度融合特别贡献奖,2个项目入选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重点推荐优秀项目,5个项目入选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优秀项目。


    这一年,集团公司持续通过数字化转型成效获行业集中“点赞”。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模式获评“2023年煤炭行业标杆模式”,位列8项标杆模式之首。智慧矿山建设蹄疾步稳,两对矿井入选工信部2023年5G工厂名录。淮河能源APP在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中获奖,信息管理中心入选行业信息技术产业20强。经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全面评估,集团公司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已达稳健级(三级),在省属企业尚属首例,企业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及智能化发展走在行业前列,应急管理部领导评价淮河能源“为传统煤炭产业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树立了标杆。” 

     

    十七、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牌


    10月11日,由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牵头,与安徽理工大学联合共建的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隆重举行。12月19日,实验室科研用房建设正式开工。该实验室作为安徽省能源领域唯一、省属国有企业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柔性引进14位院士和5位知名教授专家加盟学术委员会,将致力于破解深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与煤矿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科技难题,对保障长三角地区煤炭的稳定供给和国家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023年,集团公司坚持走深走实科技强企之路,奋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取得丰硕成果。工程院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名单,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授牌,平安开诚公司入选2023年首批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11项科技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多项成果获行业、省科学技术奖。在煤炭行业年度“中国好技术”34个项目中,集团公司3项科技成果成功入选。

     

    十八、成功承办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并勇夺十项冠军


    10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在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开幕。竞赛由应急管理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集团公司承办。经过激烈角逐,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淮南队在36支代表队中表现亮眼,取得了包括矿山组团体全能等10个一等奖及若干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在中国矿山救援最高级别赛场上充分展示出淮河能源矿山救援风采。


    作为一支国家级救援力量,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淮南队始终坚持以“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训词精神为座右铭,围绕建设“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总要求开展救援工作。建队以来,共参加事故救援3200余起,抢救遇险被困人员4300余名,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数亿元,先后荣获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一系列荣誉,成为全国救护战线的一面旗帜。

     

    十九、安徽首座天然气调峰电厂点火


    11月13日,淮河能源电力集团滁州天然气调峰电厂1号燃机点火一次成功,标志着全厂主设备热态调试工作全面启动,为下一步1号机组整套启动、并网以及正式投产奠定坚实基础。


    滁州天然气调峰电厂项目是我省首个启动天然气发电项目,是集团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2023年,电厂全力冲刺投产运营目标,先后完成1号余热锅炉烟囱顺利到顶、一号机组倒送厂用电一次成功、首次并网一次成功并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等重要节点。项目建成后对于满足地区电力需求增长,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实现天然气和电力互为保障的双向调峰,同时有利于发挥天然气苏皖管线过境优势,推动与滨海等沿海LNG接收站集成联动发展。

     

    二十、首个“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水面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


    12月16日,淮河能源控股集团首个“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水面光伏”一体化示范项目——丁集水面光伏一期项目全容量并网顺利完成,为集团公司创建全国性示范基地、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2023年,集团公司坚持绿色发展观念,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构建形成以新能源、天然气、煤层气(瓦斯)等为主体的多元化清洁能源产业体系,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建设“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水面光伏”引领示范项目,努力打造百万千瓦级采煤沉陷区水面光伏基地。将绿电交易作为推动碳电联动、节能减排的有效抓手,达成新能源项目首笔绿电交易700万度。制定印发《碳达峰行动方案》,在助推企业能源结构转型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