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企业动态
【争先进位提“六效”】“一优三减”助力矿井“一稳二升”
  • 时间:2023-05-08 08:06:40
  • 来源:
  • 编辑:魏嘉佚
  • 日前,随着煤业公司潘三矿东二东区23311轨顺的顺利贯通,该矿矸石井顺利切换成中央风井。由此,该矿彻底报废矿井东翼通风系统,封闭东三东四2个采区,近3万米巷道,使得生产系统更加简洁、集中、高效。这是该矿全面落实集团公司优化系统、减水平、减头面、减人员“一优三减”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年来,本土煤业以智能矿山建设为牵引,围绕“采掘开修钻”五大主导工艺的升级换代,“抽、压、提、排、供电、皮带机、抽采、注氮、局扇及辅助运输”十大系统和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一优三减”工作,成效显著。“去年,本土8对生产矿井共封闭4个采区、计25500米巷道。累计减少采掘队伍6支。净减员2387人,用工总量历史性降至4.9万人。”煤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优三减”促进了矿井瘦身健体,为本土煤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加速跑”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系统,保障生产后劲稳

    “朱集东矿西一13-1煤盘区,设计工作面已回采完毕,计划2023年8至9月份进行整体封闭。”“张集矿西二1煤采区,设计上分层工作面已回采完毕,计划2023年7至9月份封闭部分联巷,保留系统巷道。”……日前,记者在集团公司安全监察部看到一份去年底下发煤业公司《关于煤业公司老采区报废封闭专项计划》的便函,以及该便函附件的相关内容。


    集团公司安全监管部以函告等方式告知生产矿井,做到接替有序,产量稳定,是强化生产监督,推进生产布局优化的重要手段。目前,集团公司本土8对生产矿井,均为深井高地压开采矿井,且随着开采深度及服务年限的增加,瓦斯、水、火、地压、地温等灾害全面升级,系统巷道不断增加,安全及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攻坚克难,推进矿井健康可持续发展?煤业公司生产技术部高级主管陈昆木表示,系统简洁是高质量建设安全高效煤矿的前提,就是要坚持集约化生产的原则,优化顶层设计,科学均衡生产,做到系统简洁、合理可靠。


    系统优则后劲强。为加强生产后劲管理,本土煤业按照集团公司优化采场布局,强化“四量”考核要求,超前3至6个月管控采掘接替,衔接好回采进度、巷道掘进、“一通三防”工程等关键环节,保障矿井采场接替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各生产矿在优化生产系统的过程中,立足当期,统筹展期,采取一系列措施,激发出巨大活力,挖掘出巨大效益。以潘二矿生产系统简化为例,该矿统筹潘二区西四B组7至8采区和潘四东区-490mA组煤采区布置,去年共封闭巷道3700m,使得矿井生产能力有了新提升。谢桥矿优化采区设计,将东翼11618和东二13518两个工作面进行联合设计,合并顺采,取消保护煤柱,可增加可采储量约20万吨。


    顾北矿积极调整采场接替,安排5支队伍同时准备13221、14121两个A组煤接替面,使得两工作面均提前投产,具备同时生产条件……

    一系列的优化生产布局措施,促进矿井“瘦身”,保障了生产后劲稳定可持续。去年本土煤业共建成200万吨及以上采煤队19支,占正常生产采煤队总数的79%,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数智赋能,促进集约化生产成效提升

    “工作面采煤机、液压支架、泵站等设备实现集中监测及远程控制;日均单产万余吨,最高1.5万吨;工作面作业人员较过去减少一半……”日前,张集矿正在回采的第4个2.0+智能化工作面——1421(3)工作面受到矿区上下的瞩目。


    数字赋能强身健体,促进高效矿井建设“加速跑”。近年来,本土煤业大力推进“四化融合、七措并举”,坚持以机械化替代劳动、自动化替代岗位、可视化替代监管、信息化替代跑腿“四个替代”,依靠数字赋能、装备升级解决战术落后问题。去年张集、顾桥、顾北等3对矿井保持了2.0+智能化工作面的连续开采,年均单产达300万吨。


    建成投运6条盾构机作业线,其中张集矿创造了φ2.5m盾构机作业线月进尺536米的新纪录,是传统综掘单进水平的4至5倍。掘锚一体机等自动化煤岩高效综掘示范线建成,并全面推广。岩巷、巷修机械化率分别达79.5%、54%……生产方式转变出现了诸多新亮点。


    不止是采掘开修一线,近年来,伴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应用,在辅助运输升级上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走进潘三矿调度集控中心,多个监控视频实时显示着各运输系统的运行情况。目前,该矿调度集控中心接入18个生产子系统,将皮带机司机等部分岗位工调整为巡检工,采取远程集中监控,减少岗位工107人。


    事实上,近年来本土煤矿在推进辅助运输升级上从未放缓过脚步。目前,8对生产矿井的“抽、压、提、排、供电、皮带机”等6大主运系统,以及井上井下主要固定车间、硐室已全部实现集控运行,主运永磁驱动覆盖率达70%。特别是在单轨吊的连续化、网络化发展上,先后建成了单轨吊运输线路83条、网络化线路26条、远程驾驶示范线7条,运输总里程超过251公里,较传统的单个打运环节减少用工30%。截至去年底,本土所有矿井井下已全部实现“四流”分离,安全、高效、智能成为矿井辅助运输的“代名词”。


    煤业公司机电运输部部长蔡长利表示,数智赋能背景下,本土各矿生产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当前重点是用好、发挥好这些系统、设备的作用,为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创新支撑,助力本质安全水平提升

    “在丁集矿东三13-1回风大巷,传统的人工架棚+皮带出矸的巷修作业方式,被多功能巷道修复机+刮板机+皮带机+电滚筒皮带机+气动单轨吊快速巷修机械化作业线所替代,避免了施工人员‘贴身战’,刷扩施工由迎头6人/班减少到2人/班,实现少用工保安全。”如今这一创新做法,已被全面推广复制,并引来兄弟单位的参观学习。


    近年来,本土生产矿井结合重点专业和专业重点,把“一优三减”作为深入践行“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新技术新装备的实践应用,减少采掘工程量,逐步在危险岗位用机器替代人、在高风险区域用自动化把人减下来,提高矿井本质安全水平。


    如,对丁集矿1452(1)“110工法”工作面进行工艺升级,应用“上断下裂”切顶留巷技术,实现成功留巷,并进行全面推广。去年本土煤业创新应用切顶护巷、切顶留巷技术,复用巷道2295米;应用“以孔代巷”“一孔两消”技术,替代瓦斯治理巷道7610米,减少穿层预抽钻孔8.5万米,实现少掘巷道少打钻,源头保安全。


    顾北矿率先在淮南矿区投用智能顺煤流系统,引进巡检机器人替代人工巡检,实现了无人化、自动化。截至去年底,本土煤业在井下主运系统已投用了6台巡检机器人。


    张集矿北区创新试点的“三合一”辅助运输物料配送系统,通过安装无线网络基站,给每辆矿车安装了无源定位卡。工作人员通过在APP平台就能实时查看到每一辆矿车的位置和状态,既解决了矿井辅助运输用人多,效率低的问题,又源头降低了运输事故率。潘二矿西二新轨道上山单轨吊视频远程控制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单轨吊机车远程“点对点”一键启停,无需人员徒步跟车,杜绝了矿井复杂地质条件下单轨吊机车放滑、脱轨等伤人风险……运用创新手段解难题、保安全,成为各基层矿推进“一优三减”工作,促进集约高效矿井建设的“法宝”。


    集团公司安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集团公司井工开采平均单井年产能超700万吨,走在行业前列。下一步,本土矿井全部进入二水平回采后,资源赋存的条件将更为复杂,必须因时而动、因势而为,持续推动“一优三减”,为新时代现代新型能源集团建设蓄力赋能。             (魏强)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