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企业动态
各行其道 各显其效——本土煤业推进“四流”分离调查
  • 时间:2023-03-08 08:07:43
  • 来源:
  • 编辑:魏嘉佚
  • 本土8对矿井114条主运皮带机全部实现集中控制,累计改造永磁驱动71部,煤流系统实现“无油化”;新建排矸皮带机、矸石仓、矸石箕斗提升、分时分运排矸系统,斜井串车排矸成为历史,排矸实现“连续化”;全面建设单轨吊运输系统,基本淘汰主要斜井绞车,设备材料斜井运输实现“无绳化”;改造架空乘人装置、建设大巷运人公交线,井下运人实现“公交化”……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在持续升级改造下,集团公司本土矿井的辅助运输系统发生了很大转变。


    近年来,集团公司按照矸石流、物流、人流、煤流“四流”分离运输的思路,持续推动本土煤矿辅助运输系统升级改造。煤业公司以项目实施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按照本土煤业发展规划要求,通过理顺煤流系统,完善排矸系统,推动单轨吊网络化运输,建立独立的运人通道,解决制约矿井生产的辅助运输瓶颈问题,努力把安全高效运输愿景转化为现实。截至2022年底,集团公司本土矿井已全面实现“四流”分离。

    系统更优化  管理更简化

    淮南矿区断层多、地压大,煤层倾角大,地质条件复杂。越是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井下运输系统的安全、高效对生产效能的提升越是至关重要。通过井下辅助运输系统升级改造分离煤流、物流、矸石流、人流,能够有效减少运输矸石含量,确保煤质及系统运输的畅通,降低运煤电耗,减少地面矸石排放污染,提高运输效能,是解决两淮地区传统辅助运输弊端的有效方式。


    “以前少部分重点岩巷头面为了赶进度、保接替,还将矸石混在煤流系统中,造成煤质下降。”煤业公司机电运输装备部资深主管鲁宁回忆道。打眼放炮出矸钉道是岩巷开拓传统的作业方式,随着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仅靠矿车出矸已不能满足岩巷开拓的需求。


    如何破解制约岩巷工效提升的瓶颈,进一步降低职工劳动强度、稳定煤质?建立独立的连续出矸系统是关键。“通过煤矸分流,张集矿11129工作面去年落地销售增收8000多万元。如果进系统,中央区去年1至4月煤质将下降约256大卡,损失就大了。”煤业公司张集矿生产技术二科副科长陈本伟算了一笔账,该矿去年实施11129、1415(1)、14148等工作面过断层期间煤矸分流,实实在在提升了煤质、增加了效益。


    2022年,集团公司本土煤矿新建煤炭主运皮带机20条,8对矿井114条主运皮带机全部实现集中控制,同时实施永磁驱动改造16部,目前累计71部,煤流系统“无油化”稳步推进。矸石分流方面,截至2022年底,新建排矸皮带机31条,改造7条,新建矸石仓11座,通过新建潘三矿、张集矿、顾桥矿矸石箕斗提升系统,丁集矿主井分时分运排矸系统,谢桥矿井下连续化排矸系统及地面二主井排矸系统等举措,排矸逐步实现“连续化”,保证煤矸分流提高煤质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各矿副井提升物料的能力。


    “过去本土煤业辅助运输主要以电机车、绞车、无极绳绞车为主。当前,集团公司本土8对存续矿井均转入深部回采,战线越拉越长,多水平回采格局,使得矿井运输压力与日俱增。”煤业公司机电运输部部长陈瑞云表示,近年来随着装备的升级换代,单轨吊网络化运输成为主角,彻底分离物流与人流,矿井辅助运输驶入“快车道”。


    随着单轨吊网络化线路在各矿建成,设备、材料“一站式”服务到迎头,“地轨”变“天轨”,与运人系统改造相结合,井下运输环境变得安全又高效。“单轨吊网络化运输线和乘人专线建成前,轨道大巷既要转运物资、打运矸石,又要运送人员,运输压力非常大。”朱集东矿生产技术科科长晁俊奇介绍,“特别在交接班高峰期,一旦人流、物流混在同一线路上,不仅相互干扰,一些大型设备或者超长材料经过时,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乘人专线建成后,矿实现了机械化连续运人的同时,物资配送与人员行走分区域运行,运输工效大幅提升,物资配送量提高了一倍。”


    过去一年,本土煤矿新水平、新采区全面建设单轨吊运输系统,井下共计安装单轨吊210台,建成单轨吊网络化线路26条,连续化线路83条,运输里程达235公里,截至目前,各矿基本淘汰主要斜井绞车,实现斜井运输“无绳化”目标。运人系统方面,建成大巷运人公交线23条,装备架空乘人装置39部,平巷人车218辆,实现了长度超过1.5km的主要运输平巷、垂高超过50m的主要行人斜井机械运人,实现了运人“公交化”目标。不仅减少职工体力消耗,更解放了系统巷道,提升了运输效率,为采掘头面高效快速运送物料创造条件。

    为“三新”应用搭建运输“高速路”

    实现“一站式”矿井辅助运输,不仅是安全生产、减人增效的重要保证,更是现代化、智能化矿井的前提条件之一。在煤流“无油化”,排矸实现“连续化”,物流实现“无绳化”,运人“公交化”的基础上,本土煤业大力推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提高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在提升生产效能、经济效益上的体现愈发明显。


    通过谢桥矿首台4.5米“圭遁一号”盾构机操作室内的大屏,可以清晰地看到盾构机掘进的全过程:盾构机利用带有滚刀的刀盘挤压岩石,通过刀盘铲刀将岩石碎块带到刀盘中心的接渣斗,然后落到一运皮带机、二运皮带机,经矸石皮带机出货系统出渣,实现破岩、装矸、运输连续化。


    “自从用上了盾构机,岩巷掘进效率提高了2—3倍。”谢桥矿盾构机的成功运行,带动该矿全员工效、岩巷掘进效率等大幅提升,这是对集团公司“两会”精神和关于效率、效益、效果、效能、效应、效绩“六效”要求在井下现场的有效落实。这样的成果,同样离不开井下辅助运输系统升级打下的坚实基础。


    “就好比有了跑车,还得有高速公路供它施展。高效运作的盾构机同样需要配套的巷道和排矸系统作为支撑,各矿连续化排矸系统的建成,为盾构机等新设备‘全速飞驰’提供了井下‘高速路’。”煤业公司生产技术科高级主管刘飞介绍。早在2020年顾桥矿在首次使用盾构机期间,为了解决软岩中破碎顶板的碎矸掉落设备缝隙的问题,该矿就改以前的矿车出货为箕斗井提矸,大大提升了运力,之后盾构机在井下应用仿佛如鱼得水,很快创造了最高班进尺20.2米、日进尺40.2米、月进尺600.6米的岩巷进尺纪录。


    “推广单轨吊远程控制,实现‘一键远程启动,一人远程操控’,建设单轨吊远程驾驶调度系统,实现同一采区多台机车的安全高效管控。加快装备巡检机器人替代人工巡检的进度,对皮带机巷的温度、图像、关键数据等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存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隐患……”翻开煤业公司机电运输装备部2023年的辅助运输升级改造计划可以发现,不仅有加快丁集矿二水平箕斗排矸系统建设进度,全面推动单轨吊连续化、网络化运输建设,发展单轨吊、无轨胶轮车等井下运人交通工具,拓展“公交线”运距等延续性做法,还新增了许多“数智赋能”的创新举措。


    坚持效率优先,推动效率变革。2023年,本土煤业将继续推动“四流”分离与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工作有机融合。“数智赋能的背景下,辅助运输系统的改造升级将一直持续。”鲁宁介绍,“我们计划在年内实现全部矿井物资消耗系统全覆盖,实现矿井物流转过程中的车辆识别定位,实时显示各类车辆在井下的分布信息、物料定位、轨迹跟踪、位置查询、车载物料信息查询、追踪回放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监督考核,在有效提升矿井物流转运效率的同时,大幅提升矿井运输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让生产更安全、更高效。”   (于晨晨)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