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企业动态
点燃创新之火 赋能职业成长
  • 时间:2023-02-13 08:06:51
  • 来源:
  • 编辑:魏嘉佚
  • 近期,安徽省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命名了2022年度10家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潘三矿黄山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和谢桥矿陈惟义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榜上有名,这是集团公司近年来大力创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取得的成绩。


    从2015年开始,集团公司结合企业实际开始创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目前,共创建创新工作室47个。如何进一步发挥创新工作室示范引领、集智创新、协同攻关、传承技能等功能,在推动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记者进行了采访。

    建章立制提升创建水平

    新春伊始,谢桥矿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联盟的牵头人、集团公司资深技师陈惟义正在工作室与团队成员共同攻关,为解决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技术瓶颈问题紧张忙碌着。“作为工作室联盟的牵头人,明显感到肩上的任务又重了。”陈惟义说。


    近年来,集团公司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建为载体和平台,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行政支持、群团组织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技术骨干参与”的工作机制。


    2021年6月,集团公司在总结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制定了《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该办法首次以制度的形式,全面规范创新工作室的创建、管理、运行、经费来源等工作。”集团公司工会机关权益保障资深主管丁朝林介绍,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各项工作。


    集团公司明确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专项经费从单位教育培训经费列支,对集团公司及以上工会命名的创新工作室,由集团公司工会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资金支持,所在单位工会同时给予不少于1:1的资金支持。


    完善的政策环境支持,提升了集团公司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建水平。创建工作采取基层单位创新工作室创建,集团公司创新工作室考核验收推荐市级创新工作室、省级以上创新工作室逐级创建的方式。


    “在推荐申报市级以上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前,我们首先实地了解情况并提出调整完善相关意见。在省市总工会验收前,邀请省市工会领导进行预验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完善。”丁朝林说。


    随着创建力度加大,集团公司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分布在煤业、电力、科研等9个产业单位。截至目前,先后获评长三角创新工作室2个、省级4个、省能化系统5个、市级21个,其中潘二矿人才孵化中心分别被省、市总工会确定为“劳模工匠创新基地”和“工匠培育基地”。


    为鼓励各工作室加强横向联合,发挥人才集群效益,打造跨工种、跨专业孵化基地。2022年6月,集团公司先后成立淮河能源电力先锋、电气工匠、综采机电卫士等5个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员单位20多个,进一步发挥联动共创、合作共赢的功能和作用,推动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不断升级。

    聚焦难题创新攻关

    走进张集矿创新院的办公楼,集团公司资深技师、该矿汪文进创新工作室领办人代群超正在为团队成员讲解新研发的转载机、采煤机报警闭锁装置工作原理。


    “以往使用的采煤工作面警戒红外热释放传感器,易受到外界温度、移动物体干扰,经常出现误报警而影响生产。”代群超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代群超带领团队利用井下人员读卡器及plc并进行改造,实现了煤机机头报警及人员接近停车功能,既减少了人力,又增加了安全性。


    一直以来,集团公司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始终坚持一手抓技术攻关,解决制约安全和效益的难题;一手抓成果转换,释放成果价值,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的技能专业优势。


    以陈惟义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例,2017年以来,陈惟义和团队累计处理疑难杂症160次,被基层职工亲切地称为“疑难杂症处置专家”。据统计,围绕安全生产中的重点问题和工艺难题,集团公司创新工作室累计解决现场实际问题1243个。


    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不仅解决了制约安全和效益的难题,也推进了创新成果在基层的推广应用。


    凤台电厂职工张琴玲作为集团公司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中为数不多的女领办人,在工作室成立六年多时间里,她带领团队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软件著作权3项。她牵头研发的《一种基于DCS的给煤机煤量计算标定和闭环控制系统》专利成果在2021年顺利得到商业转化应用,成为该厂首个顺利转化为商业业绩的科技研发成果。


    “2022年,集团公司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累计获得专利6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6项。获得‘五小’创新成果219项。”丁朝林说。

    建好“充电站”发挥培训乘积效应

    “能有幸参加煤业公司举办的技能大师冠名培训班,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更是从技能大师身上学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将以大师为榜样,刻苦钻研技术,体现自身价值。”回忆起去年10月份的参培经历,张集矿掘进五区职工李辉仍记忆犹新。


    去年8至10月份期间,在为期两个多月的技能大师冠名培训班活动中,来自煤业公司各单位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多名首席技师、资深技师在10个单位开展20场次业务技能专项培训,受训学员达1400余人次,充分发挥基层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人才培养上的辐射引领作用。


    “通过参加授课,我不仅传授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与其他大师进行了密切交流,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集团公司资深技师黄山说。


    问起该工作室在人才培养上的秘诀时,黄山有自己的一套培训方法。黄山自己搜集了各类技能培训标准、测试题库、复习资料,能够帮助学员有的放矢地实操训练,迅速提高技能水平。成立6年来,该工作室已培养了60多名高级技师、技师。


    “如今好多兄弟矿井青工们也慕名而来,通过电话、微信联系我们工作室寻求指导帮助,我都悉心给予指导,没有任何保留。”黄山说。


    去年下半年,潘二矿梅瑞劳模创新工作室牵头联合该矿杨传新创新工作室、汪万华技能大师工作室、朱明军单轨吊大师工作室,成立了潘二矿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联盟。“多个创新工作室集中于一处,能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全力推进矿井高技能人才培养。”梅瑞表示。


    “联盟成立后,我们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技能培训工作机制,同时又有人、财、物的保障支撑,在充分发挥劳模个体优势的同时,通过联合举办精准培训班,突破了单兵作战局限,实现师资整合、资源共享,形成团队培训优势,必将培养更多复合型优秀青年技术骨干。”联盟领办人梅瑞自豪地说。


    近年来,集团公司还先后召开“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暨“五小”成果转化现场推进会,承办了全市“跟着劳模去创新”暨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现场推进会,召开了领衔人座谈交流会等专题会议,进一步扩大与社会各界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上交流联系。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继续鼓励各单位强化横向联合,做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服务协同、合力攻关,放大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台效应,更好地成为职工培养的‘孵化器’、技能提升的‘快车道’。”丁朝林说。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