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企业动态
【新春走基层】西部井下,智能开采显身手
  • 时间:2023-02-08 08:10:24
  • 来源:
  • 编辑:魏嘉佚
  • 2月初的蒙西,一阵阵料峭的寒风吹过罕台川畔,一幅幅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却正在西部煤电集团色连二矿演绎。


    井下,机电硐室内,操作员端坐智能化集控中心,轻点键盘指挥机器割煤。井上,调度中心里,调度员紧盯屏幕,综采、掘进、运输等场景一览无余。


    作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矿井,色连二矿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等与煤炭开采融合,矿井智能化建设初现成效,减人、增安、提效取得明显效果。


    日前,记者来到色连二矿,在西部煤电集团生产技术部资深主管刘卫东的带领下,深入井下-382米,“沉浸式”体验智能化矿山别样魅力。


    从井口乘坐大罐下井,一辆普通皮卡车模样的防爆无轨胶轮车已经等在下井口处。乘坐车辆顺着辅助运输大巷,不久就来到了四煤东翼远距离供电供液硐室。


    “这是我矿第一个远距离供电、供液的智能化综采系统供液及负荷中心,将担负我矿四煤七个综采工作面的供电、供液任务。”色连二矿机电工程管理部副部长赵尔峰介绍。


    硐室里还有一间白色的小房子,正是智能化集控中心。“工作人员注意了,现在要开始开启远程一键启动了。”综采一队控制台司机田晓鹏做完手指口述后,手指轻点按钮。通过监控屏幕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综采工作面顺槽皮带机、破碎机、转载机、工作面运输机依次启动运转的画面,采煤机开始割煤,一台台支架按照设定程序自动完成推溜、降架、拉架……原煤哗哗落下,汇入煤流。


    “以前,我们在井下采煤从头到脚都是煤灰,现在坐在操作台前便能操控设备生产,还能实时监测各系统的数据,与地面的智能调度中心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智能化建设带来的变化太大了。”田晓鹏感慨地说。


    继续乘车,15分钟之后,就到了12406工作面的巷口。“看到这条巷道了吗?咱们还要步行300米。”刘卫东用矿灯向前晃了晃。只见巷道左边是一条长长的可移动电缆车。右侧留下约一米多宽的空间,头顶与两侧是锚索锚杆支护牢固的顶板与煤壁,锚网紧紧地覆盖在煤壁上。                                                          


    步步前行,风声在耳畔响起,井下的通风系统在稳定运转。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采煤工作面。记者在巨大的液压支架中间穿行,小心地挪动身体,观察到左侧是正在切割的采煤面,高3米多的煤壁黑得发亮。


    “12406工作面切眼长293米,有170台液压支架,液压支架的智能化是最明显的。”赵尔峰说:“以前主要人为操作支架,得不停跟着采煤机往前跑,现在液压支架会根据设定的程序自动跟机,不仅效率高,也更加安全。”


    几分钟后,采煤机运转了起来。滚筒不断切割着煤壁,大大小小的煤块滑落到工作面运输机内,煤流源源不断,场面甚是壮观。


    “得益于智能化系统,生产班人数由原来的12人减到了5人左右,工作面用工人数减少了,一线职工安全风险和劳动强度降低了。就以这个面为例,一个圆班能生产1.5-1.8万吨煤,人均工效也大大提高了。”赵尔峰看着运转的采煤机,大声地告诉记者。


    升井后,记者一行来到矿调度指挥中心,整整一面墙的弧形监控大屏映入眼帘,值班人员正在接听电话认真记录。


    “我矿自开展智能化建设以来,通过工作面5G网络覆盖,实现了5G+智能采煤场景常态化运行。利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水害风险预警与防控系统等对井下水、火、顶板等情况进行实时管控、分析预判,矿井重大灾害预控防范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该矿信息中心主任孙创介绍。


    采访到最后,刘卫东表示:“智能化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我们将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的具体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集团公司‘两会’精神,以‘五个以用’不断地探索研究,完善现有的建设成果,能在地面操作的井下不设岗位,以数智赋能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徐璐璐)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