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企业动态
让爱在身边流动
  • 时间:2022-09-23 18:07:42
  • 来源:
  • 编辑:魏嘉佚
  • 淮南市潘集区一处廉租房内,摆放着简单的桌椅家具,50平方米的屋子里最醒目的是鲜红的剪纸画和红十字会志愿服务的队服、队旗,这里就是安徽慈善奖获得者、集团公司老矿处内退职工杨同林的家。


    ▲杨同林(中)在“小红船”剪纸手工坊讲解剪纸技巧


    不善言谈的杨同林,在介绍墙上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创作的剪纸作品时滔滔不绝,在谈起自己组建的红十字潘集志愿服务队时眼里闪着光。“平凡的人,做平凡事,量力而行,不求回报。”在杨同林全是爱心救助信息的朋友圈里,有这么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他对慈善的热情有时让人忘了他也是一名残疾人士,他的生活也过得十分艰难。

    苦难生活里爱的救赎

    2000年是杨同林生命中的重要年份。出生在农村家庭的杨同林,原本在矿上有一份掘进工的正式工作,一家人过得平静而充实。那年,27岁的他患上了双侧股骨头坏死,被判定为二级残疾,不久后小家也发生变故,对正值青壮年的杨同林来说,天塌了。


    “两条腿一长一短,走路因为疼痛变得很困难。”对杨同林来说,最不能接受的是丧失劳动能力,很长一段时间,他不愿迈出家门,“感觉自己突然成了废人,最痛苦的时候也有过轻生的念头。”


    就在他以为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实打实地感受到了企业的关爱。“每个季度都能收到企业的困难补助,逢年过节看望慰问对家中的帮助一直没断过,企业一直没有忘记我,打心眼里觉得很温暖。”杨同林回忆道。


    细致关爱让杨同林重燃热爱生活的火苗,不甘自废的他想起了童年跟奶奶学过剪纸,在钻研传统剪纸艺术的爱好中疗伤。


    “也许,剪纸就是老天为我打开的窗吧。”重拾爱好的杨同林将所有热情都倾注在剪纸艺术上,不仅技艺突飞猛进,整个人也开朗起来,他鼓足勇气重新走出家门,想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馈社会。
    邻居杨同平在杨同林的带动下参与志愿服务多年,他回忆说:“一到要救人的时候,杨同林好像总是不记得自己的伤痛,只记得助人后的愉悦。”


    2010年新年刚过,杨同林在家门口的菜市场看到一辆手扶拖拉机失控侧翻,压住了一个卖菜的老太太。他不假思索上前抬拖拉机,用力之下,病腿一阵钻心的刺痛,代价是事后在家躺了半个多月;2012年3月,在田集乡,一位老奶奶骑着电瓶车运水浇地,不慎从桥上翻入河中,路过的杨同林立即跳入冰冷的河水救人捞车,又因受寒大病了一场。


    2013年4月,雅安地震发生后,杨同林找到潘集区红十字会,捐出了身上所有的现金。听说即将开展义卖活动,他花了23个小时,一口气剪了10幅作品,作品义卖共筹得善款1300元,全部捐给了灾区民众。


    那时起,杨同林成了淮南市红十字会的一名志愿者,不仅经常剪纸参加义卖,还开展免费剪纸教学,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创作的26米长的《富春山居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剪纸作品在义卖中大受欢迎。“一来让残友和孩子们学一门手艺,二来可以推广传统艺术。”提到这些活动的意义,杨同林很兴奋。

    自己淋着雨却总想给别人撑伞

    “做这个一个月给你们发多少工资?”“自己都快吃不起饭了,还有闲心帮别人?”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最常被质疑的就是这些问题……


    残疾志愿者张义敏跟随杨同林做公益已有几年时间,“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我们是傻子,觉得不拿一分钱谁干,但我们知道,跟着杨队长把温暖带给别人的时候,那种价值感和存在感就是最好的回报。”


    带领志愿者关心帮助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免费传授留守儿童剪纸技艺,又或是成立“小红船”剪纸手工坊帮助残疾人增收,这些年,被质疑过、嘲笑过,在贫困线上挣扎的杨同林自己还淋着雨,却总想着要给别人撑伞。


    “自己是通过大家帮助走出困境的,如果能尽我的一份力去帮助别人,让更多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就更好了。”同理心是灵魂的一把土,专门填补世间的凹凸,义气、慈善都是这土里长出来的乔木。


    退休职工黄海芹回忆第一次参加“小红船”剪纸授课,至今仍然非常感动,“那天下着大雨,我们为泥河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免费授课,由于腿不能弯,杨老师只能站着给孩子们讲解剪纸的技巧。一位患有自闭症的小朋友不敢触碰剪刀也不敢说话,杨老师第一时间注意到,弯着腰手把手地耐心教,下课时终于看到了孩子的笑容,当时我就决定只要有志愿服务往后一定参加。”


    杨同林总是尽力用最温暖的方式为别人送去希望。了解到一对重残夫妻的孩子成绩非常好,他便每次都以给孩子送奖学金的名义上门慰问,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古沟一名小学生,父亲精神病长期住院,想着孩子太缺乏关爱,他组织志愿者轮流去看望;他还定期组织看望孤寡老人,夏天带着从困难志愿者手中购买的西瓜送到孤寡老人手里,冬天带着志愿者制作的彩色棉拖鞋送给老人,让老人的生活也多一分色彩……


    翻看志愿服务队密密麻麻的帮扶记录,仿佛能听到杨同林的心声:“愿我感受过的温柔的风,也吹在你往后的生命中。”

    愿善良的人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愿善良的人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是杨同林的一副剪纸作品,也是他的内心渴望。


    善助人人,人人助善。曾经多次奋勇救人,也多次用自己的剪纸艺术助善帮人,这条慈善路杨同林走的很难。虽然从没想过任何回报,但做公益十几年,一路上他与共同热爱公益的李文菊相识相恋,收获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带出了几百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在集团公司的精准扶贫下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拥有了过去几十年内心从没感受过的充实,他觉得很值。


    种善因、得善果,好人终会有好报。就像杨同林的生活虽一直清贫,却总在一点点地变好。


    2018年,他与志愿服务中相识相知的李文菊再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重新拥有了家庭的温暖。但多年来,杨同林夫妇耗费了太多精力在慈善上,一直靠残补和低保维生,有了孩子之后,生活更加困难。


    坚强能干的李文菊,提起集团公司的帮扶红了眼眶,“以我们的经济条件,这辈子做梦也没想过能有属于自己的屋子。没想到2020年,集团公司精准扶贫帮我们解决了住房,还资助了5000元贫困家庭创业基金,想到孩子以后能落户上学,杨同林也能用创业基金传授剪纸技艺,眼前生活再难也很有信心。”


    2020年,折磨杨同林多年的双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呈恶化趋势,2021年底到今年年初,通过企业帮助解决部分医疗费,在爱心人士的支持下,杨同林终于经过两次手术置换了髋关节,实现了自己多年行动自如的夙愿。手术过程中,一听到杨同林住院急需用血,淮南市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第一时间冲来献血,大家都说,这是他多年行善的回报。


    “腿脚利索了还要更好地回报社会!”杨同林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你刚做完大手术,要多休息,哪能在防疫卡口值班。”“现在正是需要我们志愿者的时候,我是队长怎么坐得住。”今年3月下旬,杨同林第二次手术出院,3月底,淮南市因疫情实行全市封闭管理,曾获2020年全国最美抗疫家庭的杨同林夫妇立刻动起来,李文菊在红十字奥体中心带队志愿服务,杨同林装着药,拄着拐杖,拖着还未痊愈的腿,带着3岁的儿子,每天坚守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现场,直至疫情结束。


    “下楼做核酸了!请扫健康码。”疫情期间,杨同林刚满3岁的儿子小宝每天手持大喇叭,和爸爸一起当小小志愿者,奶声奶气的喊话引来许多目光。李文菊说,“从孩子还在我肚子里,就跟着我们一起志愿服务了,乐于助人从小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小宝特别喜欢穿着志愿者红马甲跟我们一起做公益活动,希望他以后也能多帮助别人。”


    提起慈善在孩子身上的延续,杨同林夫妇满是欣慰,他们的想法非常简单,努力生活、积极行善,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