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企业动态
【身边的榜样】140人的40天逆行抗疫路
  • 时间:2022-07-08 16:46:19
  • 来源:
  • 编辑:魏嘉佚
  • “40个日夜,140名兄弟。此役,当毕生铭记!”5月13日,很少发朋友圈的煤业公司潘二矿采煤二队队长刘明明发了三张照片和一行文字,一张是临时办公场所门口的夜景,一张是他身穿防护服的身影,最后一张是队伍凯旋时送行的大巴车,红色的横幅醒目地写着“向战斗在谢桥矿的潘二矿干部职工致敬!”


    4月3日出征,5月13日凯旋,防控疫情的巨大压力,成功消灭隐患的自豪兴奋,都浓缩在这40天时间的逆行征程里。40天的艰难困苦,40天的一往无前,潘二矿应急支援队在确保无一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前提下,成功消除谢桥矿1332(3)工作面发火隐患,保护了煤炭资源及生产设备等数亿元国有资产,向党组织交上了一份圆满的抗疫答卷。在集团公司创先争优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潘二矿应急支援队被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美逆行者团队”。

    5小时的准备  140人的出征

    “你们冒险逆行、列队进矿的样子,是淮河能源战疫中最美的风景!”

    “支援弟兄们的情谊我们感念在心!”5月13日,凯旋的潘二矿应急支援队职工们拎着谢桥矿精心准备的行李箱登上返程大巴,这与40天前,职工们拎着编织袋列队步行进矿的画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3月底,新冠疫情突发,谢桥矿1332(3)孤岛工作面被迫停产面临发火风险,职工和矿井的安全牵动着企业上下每个人的心。4月3日上午,临时接到全队支援谢桥的任务后,刘明明和党支部书记徐伟心情有些复杂,“选我们是集团公司和煤业公司党委的信任更是考验,既感到荣幸又感到了重重的压力,仿佛立刻要带兵打一场硬仗。”刘明明回忆道。


    为什么拎着编织袋出征?来不及好好准备行李,来不及与家人再见上一面,夜班刚上井的职工甚至还来不及吃饭休息……全队以最快的速度召开动员大会,传达贯彻各级指示精神,分析形势任务,制定应急方案,从上午8点接到命令到下午1点,仅用了5个小时,140名职工、21名党员不落一人,拿起手头装工具的编织袋匆匆收拾行囊,便义无反顾奔赴新的战场。


    事非经过不知难。前往谢桥矿,一路上做完核酸再做抗原,原本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开了近5个小时。随处可见的警戒网和隔离墙,路口严阵以待的“大白”,使得车厢一片寂静。刘明明似乎看到了大家的担忧,在微信工作群为大家打气:“弟兄们,我们不能让病毒宣誓它对这个城市的主权,要打起精神,拿出百分百状态,让谢桥矿尽快‘转起来’,让我们的城市尽快动起来!”


    抵达谢桥矿后,因疫情防控需要,所有人必须步行进矿。20分钟路程里,集团公司、煤业公司相关领导身穿防护服在矿门口迎接,两侧正在宿舍隔离的职工通过窗口大声地呼喊欢迎,沿途所有的紧张压抑情绪都被驻守谢桥矿干部职工的热情驱散,队员们特别触动,“看到那么多人急盼我们的到来,逆行出征,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深入疫情封控中心  直面孤岛工作面

    “我们是组织选派的‘救火队员’,关关难过也要关关过”

    在潘二矿应急支援队谢桥矿临时办公居住地——供应站大院门口插着四面旗帜,红旗上分别写着“疫”无反顾、“疫”不容辞、见“疫”勇为、仁至“疫”净,一面面红旗表达了对他们勇敢逆行的肯定,更寄托了快速歼灭疫情的迫切心愿。


    谢桥矿1332(3)是孤岛工作面,两巷顶板下沉量大,局部顶板已经接近皮带机,并有断锚现象,环境较为恶劣。140人的队伍不仅要承接原本200多人的工作量,快速熟悉大采高工作面的环境设备,还要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多重困难挑战考验着这支队伍。


    “我们这次就是救火队员。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和安全压力叠加交织,大家没有退路,必须短时间内把隐患解决掉!”带队出征的潘二矿采煤资深主管李军回忆说。


    队伍的制胜法宝是团结,这是采煤一班班长魏冠林逆行期间最常和职工说的话。“需要快速熟悉环境、设备,采煤一班二话不说,全员下井适应。工作面人手紧缺,支架工汤本家、煤机司机张宽均和即将退休的党员陈唐伟3名骨干,主动带领班组多出勤、多担当。”正是有了全体职工的通力协作,该队从整治两巷干起,熟悉操控大功率三机设备,有序推进大采高工作面直至联网结束,有效保障工作面正常推进。


    到达谢桥矿后,潘二应急支援队确定支部为“抗疫先锋队”,组建“党员突击队”,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抢险。徐伟带领党员每天清理垃圾、消杀防疫,量体温、热饭菜,让职工住得安全、行得方便、生活得舒心;党员突击队员们主动放弃休班,挑顶卧底、扩刷补强,确保1332(3)工作面成功联网上绳进入收作阶段,消除了工作面发火隐患,并且无一人感染新冠病毒。      


    将奉献留在了抢险的一线

    “出征前,90%的职工都没通知家人”

    由于人员紧缺,工作量大,职工们下早班已经晚上7、8点,摆满十几张床的大通铺里,每个人都守着一个小凳子,一边吃饭一边跟家人视频电话报平安。在每天不是下井就是消杀、休息的逆行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是应急救援队员们难得的温情时刻。


    “舍小家为大家,逆行的任务来得突然,怕家属担心,出征前,90%的职工都没有通知家人这个消息。”刘明明告诉记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努力克服各自小家面临的各种困难,将爱洒向疫情中的谢桥,将奉献留在了抢险的一线。


    “逆行过程中,老婆因羊水早破住进了医院,市区封控,在她最需要的时候身边无人陪伴是我最揪心的。”“幸好矿党委半小时内就派人来医院,安慰、陪护我渡过难关,我们给孩子起名侯奕辰,记录疫情期间出生的故事,也寓意企业力克疫情。”机电班职工侯进军夫妻俩提起这事仍难掩激动;职工韩从良相依为命的哥哥去世,为了工作大局没能及时回去送上最后一程,他把痛失亲人的悲痛转化为坚守岗位、奋战一线的精神动力,投入紧张的井下抢险工作中。


    为方便照顾大家,徐伟把床铺搬到职工宿舍门岗一住就是30多天,每天带着几名党员为凌晨3点下班的职工热饭。职工唐桂瑞被党员们自觉牺牲休息时间的行动感动,第二天就递上了入党申请书。职工赵汉喜半夜起来发现走廊里都是水,主动疏通管道、默默打扫干净。

    秉承抗疫逆行者精神

    “铆足劲再创安全生产新佳绩”

    疫情早已散去,潘二矿采煤二队也早已恢复了往日的生产,正在回采的11215工作面标语已高高挂起:“秉承逆行者抗疫精神,再创安全生产新佳绩”,逆行出征虽告一段落,但在应急支援征程中凝聚的逆行者精神将永远照亮潘二人、煤业人继续前行。


    采煤二队正在回采的11215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赋存多变,工作面倾角大,回采工艺、工序复杂,牵涉到顶板、瓦斯等重大风险因素多,安全管理难度极高。刘明明深知,“如果11215工作面能安全回采完毕,成就感将不亚于这次逆行。”逆行归来的职工们自信满满、斗志昂扬,他们相信,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拿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无论黑夜多么漫长,都不能泯灭对光明的追求。正是组织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即使在黑暗中前行了很久,也始终能看到光的方向。”抗疫结束,徐伟在朋友圈里这样总结,40天的逆行征程让队伍的素质和凝聚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必将在攻克一个又一个复杂生产难题上全力以赴、尽力拼搏,正如为他们创作的诗歌《致敬矿工抗疫志愿者》中所写:

    你们是巷道中走来的一群煤矿职工,煤屑和疲惫还涂满脸庞。

    一声号令,你们就是满弓的箭矢、喷薄的朝阳。

    待人间光明,山河无恙!你们默默走进巷道,又成为闪烁的星光。(于晨晨)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