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新闻动态
【强学习 提素质】打造辅助运输智能化“专业精兵”
  • 时间:2022-12-05 10:25:37
  • 来源:
  • 编辑:魏嘉佚
  •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煤业公司朱集东矿采掘楼一层的单轨吊工作室,在150多平方米明亮整洁的工作室内整齐陈列着各型单轨吊配件模型及各种专业技术书籍。在工作室的培训交流区,团队成员们正围坐在会议桌前,热烈交流着近期单轨吊技术心得体会。


    在今年煤业公司单轨吊职工技能竞赛中,团队成员王怀元、代守兵分获冠亚军,王卯获三等奖;团队共参与矿重大技术故障处置21次,自主研发的《单轨吊斜巷打运红外线声光报警装置》《单轨吊机车自动驾驶系统》等技术成果已在矿井成功运用……”这个成立还不到半年的工作室取得的成绩让人刮目相看。


    今年5月份,该矿紧紧抓住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有利契机,组建了集团公司首家单轨吊工作室,进一步发挥其在辅助运输专业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上的孵化器作用,促进辅助运输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创建半年以来,该工作室在提升单轨吊技术专业人才学习力、推进辅助运输智能化升级上取得了哪些成效?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建好智能化辅助运输技术“孵化器”

    近年来,随着集团公司辅助运输系统的不断升级,2020年底,朱集东矿在1141(3)工作面首次引进单轨吊运输系统。两年来,该矿辅助运输驶入“快车道”,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单轨吊网络化运输业已成为井下辅助运输当仁不让的“主角”。


    “我矿井下共有各型单轨吊17台,目前在用14台,实现了采掘头面全覆盖。”在该矿单轨吊工作室,前来参加月度工作室学习例会的该工作室副组长、矿机电运输管理科高级主管张潮介绍。单轨吊运输系统作为矿井逐步普及的自动化、智能化辅助运输新型装备,该矿在使用操作及维护中也遭遇不少“痛点”。


    “因为单轨吊运输系统集成了全数字电传、电液控制等诸多新技术,我们在使用维护中也切实感到相关专业型人才的匮乏。”该矿机电运输技术资深主管、该工作室组长李海一表示。同时,受到疫情影响,在出现棘手问题后相关厂家技术力量往往不能及时入矿。


    “面对这些新挑战,我们以成立单轨吊工作室为抓手,搭建平台培育人才,致力于持续优化辅助运输系统,提高辅助运输效率。”李海一说。


    为了将好钢用在刀刃上,集成全矿单轨吊精干技术力量,该矿决定率先建立起集团公司首个单轨吊工作室。张潮认为,建立单轨吊工作室能集中力量培养一批单轨吊专业领域领军人才,以此带动职工队伍学习钻研智能化装备技术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拉动矿井机电运输技术水平整体提升。


    怎样才能将基础好、业务精、肯创新的优秀人才选入工作室?该矿采用推荐与考核相结合的选拔模式。“我区推荐6名、其他每家单轨吊使用单位推荐2名业务水平较高、有培养前途的单轨吊检修人员进入初审,经系统培训考核后,优中选优最终取综合考核前8名成员进入工作室。”该工作室副组长、矿运输区副区长禹世荣向记者介绍。在选拔培训过程中,由该矿机电科牵头,并联系单轨吊厂家技术人员参与培训考核工作。


    同时,该矿严格成员日常培养监管,实行末位考核淘汰制,每半年对工作室成员进行一次考核置换。“考核分理论与实践,并结合成员日常表现,每次末位淘汰1至2人,空额重新面向全矿进行选拔。”李海一说。另外,该矿机电科负责对工作室成员建档管理,对成员进入工作室期间的问题处理能力、处理时间、次数进行记录,作为考核重要依据之一。


    完善“理论+实操”专项培训体系——

    激发团队强大学习力


    “首批入选工作室的8名职工通过近半年的系统化理论培训和现场实操锻炼,在业务技能和创新思维上进步都很快,并且通过技能竞赛证明了自己技能水平的提升。”禹世荣颇自豪地说。


    在今年煤业公司举办的单轨吊职工技能竞赛中,该矿单轨吊工作室成员组团参加竞赛,一路过关斩将,展现出的技术水平让兄弟单位刮目相看。


    在单轨吊工作室建立之初,该矿就将团队业务技能培训放在日常工作的首要位置,建立“理论+实操”专项培训体制,并有针对性地设立了工作室短、中期及长期工作目标与培养计划。“工作室的短期目标是通过系统的理论与实践锻炼,迅速让团队成员能够熟练掌握矿在用的各厂家单轨吊液压系统及机车各项安全保护功能,能够处理机车各类液压故障及临时对机车各类安全保护失效或不动作时进行应急处置。”禹世荣说。


    “经过近半年的培训,我们团队成员基本上达到短期目标,并在技能竞赛和日常井下故障处理上得到了有力证明。”团队成员王怀元介绍,“目前,我们团队中长期努力目标是能够熟悉掌握单轨吊电气系统原理及各类机车接线方法,能够处理各类电气故障,进而熟悉掌握系统性能,准确判断故障原因,提出可行解决方案。”、


    该工作室各成员日常都分散在各自单位,工作室建立了专门微信群,便于交流沟通。“瞧,我们利用微信群,随时把使用维护中出现的各种棘手问题发布出来,大家集思广益,互相交流探讨,并定期将主要内容收集整理,形成较完善的材料下发给基层单位,为基层单轨吊使用维护提供第一手参考材料。”团队成员代守兵点开微信群介绍道。同时,工作室还建立了月度学习例会制度,每月定期召集成员对近期单轨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典型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形成会议记录,逐步搭建符合矿井实际的操作及维护技术框架体系,从整体上提升全矿单轨吊系统管理及维护水平。

    盯住基层立足现场——

    服务矿井显身手

    在该工作室看来,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团队各个成员业务技能水平提升最终还要靠井下现场故障排除实践经验的积累及在参与技术攻关过程中的磨炼。成立半年来,该工作室结合现场使用实际,积极参与单轨吊相关创新改造项目,在保障井下现场运输作业安全可靠的同时,也进一步带动该矿单轨吊系统智能化升级。


    “特别是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单轨吊机车自动驾驶系统》,已在矿东翼南盘区提料斜巷单轨吊系统试运行,实现了远程操作机车运行,用智能化手段解决了以往有人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实现了斜巷打运无人则安。”禹世荣说。


    该矿还下发单轨吊工作室服务管理试行办法,利用内部市场化手段,规范单轨吊工作室井下现场服务流程,鼓励工作室积极参与全矿单轨吊故障处理。该矿在鼓励基层单位自行处理单轨吊故障的基础上,规定在基层出现重大故障无法自行解决的,需提交书面申请,由单轨吊工作室针对现场情况及时安排成员入井服务。工作室成员下井服务时,需出具业务服务单,由被服务单位现场签字确认,服务结束后交至矿机电科作为考核结算依据。


    “工作室成立以来,我们参与重大故障处理21次,团队共获得内部市场化收入一万多元,在保障安全打运同时,又创造了效益,更激发了我们学好技术参与创新的积极性。”指着该工作室维修服务台账本,代守兵高兴地说。


    该工作室成立半年来,作为该矿着力打造的一支辅助运输专业技术“精兵”,该工作室成员在全矿单轨吊技术“传帮带”上的作用日益凸显。“每个月,我们团队成员都要定期为矿职工培训中心开设单轨吊技术培训专题讲座,如今,对单轨吊技术感兴趣,前来听课的职工越来越多了。”王怀元介绍。目前,该工作室还承担了煤业公司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单轨吊培训班安排的5名待转岗职工现场实操培训任务。“根据来我矿参加待转岗培训的职工特点,我们有针对性地安排工作室成员进行一对一培训,力争通过2个月的现场实操培训,让他们全面掌握单轨吊实操及维护技术,为顺利转岗走好未来职业道路夯实基础。”张潮说。


    “我们将认真分析总结半年来工作室创办经验与不足,加强与行业内大师工作室学习交流,在育人才、严考核、重实效三方面不断发力,努力提升单轨吊运行效率和工作室技术服务质量,为矿井辅助运输智能化升级添动力。”李海一说。  (王斌)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