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新闻动态
【特别策划】从“橄榄绿”到“矿工蓝”
  • 时间:2022-08-01 09:47:11
  • 来源:淮河能源报
  • 编辑:魏嘉佚
  • 在淮河能源大家庭中,有这样一些人:曾经他们身披军装,用青春与热血,守护人民群众幸福安康; 如今他们脱下军装,将军人的优良作风带到企业,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进集团公司三位退役军人代表,聆听他们从“橄榄绿”到“矿工蓝”精彩故事,一睹他们退役不褪色、岗位建新功的军人风采。


    最美逆行者柏寅:

    我是退伍兵,就要向前冲


    ▲柏寅(右)和同事讨论塌陷区搬迁计划。


    黝黑的面颊、挺拔的身姿、爽朗的笑容,即便是退掉“迷彩绿”换上“矿工蓝”,那一抬手、一并脚,干练、标准的军礼,给人一种震撼、可靠、踏实的感觉。他就是煤业公司朱集东矿资源环保科副科长柏寅。


    2005年,十八岁的柏寅应征入伍,从家乡安徽远赴北京成为一名武警哨兵。从踏入军营的第一天起,他就暗自下定决心:要一年比一年进步,干出点样子来。此后,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勇当“排头兵”,凭着敢闯敢拼的干劲,柏寅荣获了“优秀士兵”荣誉称号。


    两年后,他怀着对军旅生涯的眷恋离开了军营,来到集团公司成为一名煤矿工人。“退伍,只是战场的转移,真正的士兵,即使脱下军装,依然会保持军人的信念和勇敢。”从部队转业到煤矿,柏寅的工作岗位变了,但军人服从命令、敢打硬仗、不怕牺牲的本色没有变。


    今年3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淮南这座城市一夜之间按下“暂停键”。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柏寅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加入了驰援谢桥矿疫情防控工作中,成为了一名“逆行者”。


    到达颍上县后,柏寅被分到幸福小区隔离点工作,谢桥矿多名职工被隔离在这。为了解决隔离期间的职工生活问题,做好职工的安抚工作,疫情期间,他吃住都在临时隔离点,简易的钢丝床是临时休息处,泡面纸箱是他的临时办公桌,方形的空心砖成了他的办公椅……但他从未有过半句怨言。


    都说环境差条件苦,可是当过兵的柏寅什么苦都吃得来,什么活都愿意干,在隔离点工作期间他永远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当时颍上县处于全县封闭状态,几个乡镇相继出现零星病例,幸福小区隔离点密接者较多,做好隔离点的疫情防控工作,不仅是一场保卫战,更是一场心理抗压战。


    隔离期满后,柏寅还担任着隔离职工的转运工作。核对,出发,到达,再核对,交人,返回,再出发……身穿厚厚的防护服,清晨出发,凌晨返回,一天近20个小时没合过眼,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他连续奋战了13天,成功转运了隔离人员3095人。看着工友们安全回家,柏寅打心眼里高兴。“在军营,我是一名战士,在煤矿,我是一名矿工,现在又成了大家口中的‘逆行者’,只要有需要,我都会冲锋在前,这就是一个军人的使命与担当。”柏寅自豪地说。    


    矿山卫士张军涛:

    脱下的是军装,不变的是初心


    ▲张军涛在井口检查悬挂尾绳。


    “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在煤业公司张集矿绞车一队,提起张军涛的名字,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面对这样的夸奖,从部队里走出来的他总会身姿挺拔地站在那里,露出军人特有的爽朗笑容,给人一种可靠、踏实的感觉。


    2010年12月,怀着对军人的向往,张军涛入伍参军,在黑龙江省武警总队第三支队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活。“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可没那么简单,我在哈尔滨当兵的时候,每天站军姿、踢正步、练耐力,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零下三十多度,那时真艰苦。”张军涛笑着回忆道。


    两年的军旅时光一晃而过,2012年12月,张军涛恋恋不舍地脱下绿军装,转业后又扎根煤海,一干就是十年。脱下军装还是兵,退伍后的张军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军人的铮铮铁骨和本色精神。


    来到绞车队后,张军涛勤学苦练,很快从一名“门外汉”变成了技术骨干。正是由于当兵的经历,张军涛肯钻研,做事能够吃苦耐劳,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韧劲儿,安排他的工作总能按时按量的完成,而且还是有计划有安排的巧干,不蛮干。


    作为一名检修工,张军涛每天负责二副井井架天轮的维护与保养、上下井口操车系统日常维护与保养以及井筒装备的检查,这关系着矿井提升系统的安全,一时一刻都不能耽误,如何检修才更安全,如何检修才更高效,张军涛深知自己的职责重大。“整天在深不见底的井口边干活,真的可以说是站在悬崖边上,作为守护矿井安全的‘卫士’,每时每刻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才行。正是部队的经历,锻炼了我严谨认真的品质。”张军涛表示。


    采访最后,记者问张军涛,煤矿工作苦吗?在井口检修怕吗?这个在部队曾荣立过个人三等功一次、优秀士兵称号的退役军人坦然一笑:“在部队是一名好兵,在煤矿也要成为一块好钢,是部队这个大熔炉的历练了我,培养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吃苦的奉献精神,虽戎装不在,但初心不改!”

    优秀党务工作者朱广辉:

    煤矿就是新军营  磨炼人的地方

    ▲朱广辉在查看矿区视频监控。


    49岁的他,从军人到矿工,二十八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之初的诺言;党龄28年的他,坚守党务阵地14年,“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年年评、年年有。他就是煤业公司谢桥矿保卫科科长朱广辉。


    1992年,十九岁的朱广辉,正值青春年华,怀着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伟大志向,光荣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服役。当兵第三年,他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是从那时开始,他就把自己交给了党,在部队一干就是八年。八年的军旅生活中,他荣立三等功1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退伍后,他选择了“矿工”这份职业,因为他觉得煤矿生活和军营生活一样,一样有铁的纪律,一样有制度规章。八年的部队生活培养了朱广辉严谨细致的品质,转业以后,他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仍然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军人,叮嘱自己要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以党纪党规约束自己。


    2018年,朱广辉提任绞车二队党支部书记,他充分发扬军人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把在军营的那股劲儿用在党务工作上。“抓党务工作,就像战场排兵布阵一样,必须知道每个党员的性格,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朱广辉说道。他坚持充分发挥每名党员的积极性,实行党员“一带一”“一拖帮”模式,由一名党员骨干重点对一名生活困难、科区后进或技术薄弱的职工进行帮带;一名党员骨干重点对一个安全薄弱班组进行帮扶,帮助班队长提高班组管理能力、帮助班组解决实际困难。


    现在的绞车二队,随处可见红色元素,党建氛围浓厚,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在朱广辉的带领下,去年绞车二队杜绝了微伤以上人身事故,杜绝了影响生产2小时以上机电事故,实现了3350天的安全生产长周期,为矿井保产量、保安全奠定了扎实基础。


    如今,朱广辉又回到了保卫岗位上,看到身上的崭新的浅蓝色制服,他告诉记者:“煤矿就是新的军营,是磨炼人的地方!”从部队到企业,从军营到矿井,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一腔热血,他把在军队时磨炼的坚强意志带到工作中,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默默奉献着汗水和智慧,在他的身上,有一缕永远抹不掉的“橄榄绿”。(陈恩文)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