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淮河能源集团煤业公司(以下简称煤业公司)救护大队的培训教室内,单轨吊检修维护培训正在进行,59名学员专心致志地聆听授课。“这是煤业公司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全部为待转岗职工。3个月的理论与实操培训结业且转岗考核合格后,他们将通过市场化应聘的方式转岗到相应岗位上。”担任此次培训班班主任的淮浙煤电公司顾北矿职工培训中心高级主管潘洋介绍。
今年以来,煤业公司加强用工管理,持续完善内部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推动富余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截至三季度末,该公司共有653名富余人员和不适应岗位人员参加内部人力资源市场转岗培训。
机制活运行畅,富余人员向缺员岗位流动
随着14名职工从煤业公司张集矿内部人力资源市场转岗到抽采二队,该队队长郑维波长期人手不足的烦恼一扫而空。“我队负责北区A组煤瓦斯抽采,在人手上一直捉襟见肘。这次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我们及时补充了血液!”郑维波对完成全年抽采任务信心满满。
今年以来,煤业公司加强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运用市场化机制对接人力资源供需单位,推动富余人员向缺员岗位流动,充分发挥好内部人力资源“蓄水池”作用,盘活了闲置人力资源存量,张集矿的做法就是一个生动实例。
“近年来,随着管理模式升级、生产方式转变和生产系统调整,基层的传统工种大幅减少,同时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推广使用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岗位需求。”煤业公司人力资源部(人事部)专员胡家旺说。
为适应生产方式转变,提升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用工结构性矛盾,今年,该公司建立了二级和三级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即煤业公司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和二级单位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推动职工主动提升个人技能素质,快速向缺员岗位及能力素质相匹配岗位流动。
为将全公司内部人力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煤业公司还成立了二级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办公室,统一指导协调二三级市场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协调解决运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我们还用好‘智慧人力资源信息平台’,及时更新各单位富余生产队伍及职工信息,根据岗位缺员情况,及时发布供需及岗位竞聘信息并组织开展返岗(转岗)培训、公开竞聘,认真开展好富余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工作。”胡家旺说。
今年以来,煤业公司通过完善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月度专业剖析机制,指导二级单位定期开展职工盘点、定岗考核工作,压紧压实各单位优化人力资源结构责任,扎实推进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工作。截至三季度,顾桥矿已完成采煤口、中央区掘进口、南区掘进口、修护口4个专业人力资源的全面剖析工作,潘三矿通过对16家基层单位摸底排查出88名不能胜任岗位人员,谢桥矿有116人进入内部人力资源市场。
“我矿将内部人力资源市场运行管理作为日常重点工作来抓,今年开展了三场转岗人员与用人单位双选会,截至三季度实现转岗171人。”张集矿人力资源部高级主管胡院说。
重培训提技能,真正盘活人力资源存量
“在救护大队参加封闭式理论培训快1个月了,我系统地学习了单轨吊工作原理、操作、维护等理论知识,下个月我还要到张集矿等单位井下实操基地进行2个月的实操培训,我对竞聘上岗很有信心。”在煤业公司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培训班的课间,丁集矿职工童树龙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充满期待。
煤业公司建立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以转岗培训和劳务输出为主要手段,运用市场化机制对接人力资源供需单位,实现人力资源存量的再分配和优化配置。“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是职工转岗培训的‘充电站’,不是养人的‘终点站’,进入二三级市场主要是工作量不饱和人员与技能素质不适应现岗位人员,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系统的技能培训,让他们再竞聘到合适的岗位上,这样才能真正盘活人力资源存量。”潘洋说。据悉,本次培训班是煤业公司二级人力资源市场首次开班,培训时间为9月26日至12月23日,集中开展理论与实操培训,全程实行封闭脱产培训。
目前,煤业公司把潘二矿、顾北矿、救护大队设为二级内部人力资源市场的集中培训点,相关培训费用由该公司统一列支,培训资源在整个公司范围内统筹。“根据要求,进入内部人力资源市场的职工,必须分类参加统一组织的返岗(转岗)培训,培训期限一般不少于3个月,培训不合格人员不得安排返岗(转岗)。”胡家旺介绍。
“为了让来自各矿的待转岗学员真正系统地把专业技能学到手,培训教师除了来自各矿的单轨吊技术大拿,我们还请来了本土煤业正在使用的各个型号的单轨吊厂家技术人员为学员授课。”潘洋介绍。
同时,顾桥矿、张集矿等单位还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组织内部人力资源市场转岗人员承揽矿内地面零星工程,在提高待转岗人员工资收入的同时,盘活了富余人力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王斌)
(刊载于2022年11月10日《中国煤炭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