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媒体聚焦
中国煤炭工业杂志:唐家会矿以“智”赋能 推动“人工控制”向“数驱智采”蝶变
  • 时间:2022-04-18 16:28:10
  •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网
  • 编辑:胡娜
  • 近年来,淮河能源西部煤电唐家会矿紧跟行业形势,搭乘智能化“特快专列”,把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作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通责任链、织密责任网,勾画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智能化建设。智能化建设的构想,最终从图纸变为现实。2021年11月10日,唐家会矿顺利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智能化矿山评估验收,正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智能化首批示范矿井。


    一站登陆,全网漫游


    一台电脑、一个网页,就能实时获取安全、生产、地测、通防、机电、运输、党建、经营、监测等多业务数据融合共享、互联互通。这一切的改变,源于唐家会矿智能化转型升级。


    “搞好智能化建设,就是要织一张网,绘一张图。”唐家会矿信息中心副主任李胜宾这样概括到。那具体要织什么网,制什么图呢?他这样说:“所谓的织一张网,就是建立万兆工业主干网+无线WiFi6+5G的井上下高速传输网络,以此满足矿井智能化全面感知、自主决策和敏捷响应的网络基础需求。所谓绘一张图,就是把井下采、掘、机、运、通等所有安全生产系统数据实时动态展现在一张数字化图纸上。”


    唐家会矿先后建成了全息一张图、决策一张图、综合自动化监测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综合信息平台,将矿井各类信息实施动态汇集展示,融入企业综合平台,变“信息孤岛”为“信息通衢”,畅通了数据信息的“任督二脉”。


    信息集成 数据共享


    坐在整洁的地面调度指挥中心,唐家会矿调度员齐鹏熟练地操作大数据分析平台查看各类数据。与以往不同的是,他再也不用对别人进行“电话轰炸”了。


    “过去是职工跑腿,现在让数据跑腿。鼠标一点,实时查看煤炭产量、掘进进尺、销售量、用电量,科学分析同环比。站在‘云端’查数据,一屏观全域,一键统全局,真是不可思议!”说起现在的工作,齐鹏十分兴奋,感慨自己赶上了好时代。


    管业务向管数据转变是大势所趋,如何实现海量业务数据的精准快速集成?基础建设起到了至关作用。唐家会矿通过数据仓库提取、监测类子系统、综合自动化子系统数据以及少量人工录入的接入方式,把零散、孤立的数据信息集中整合,分门别类源源不断地向智能化系统平台输送,实现深度融合、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带来“互联网+”的倍增效应。


    数驱智采 遍地开花


    煤炭开采作为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历来是头等大事。唐家会矿以创新引领、智慧开采、绿色发展、幸福生活为引领,全力打造智慧矿山、绿色矿山、幸福矿山。


    唐家会矿地质条件是内蒙古自治区内较大采深、特厚煤层、带压开采、综采放顶煤的典型代表。唐家会矿与国内顶尖机构强强联合,建设了透明地质系统,运用孔中瞬变、孔间电阻率、随掘地震、随采地震、微震监测等尖端技术,构建工业广场实体模型、井巷工程模型、三维地质模型、各类异常区模型,为地质透明开启了“千里眼”,为智能采掘清除了“绊脚石”,为减灾治灾提供了有力手段。


    随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试行)》的通知正式出台后,“人海战术”将成为过去,井下人员逐步减少,这也是唐家会矿在智能化建设中发生的最大转变之一。


    唐家会矿建设自主规划截割和数字孪生系统的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工作面每班生产人数从12人降至5人以下,底煤厚度由0.5~0.8米降至0.3米以下,实现了“颗粒归仓”。


    在主斜井,智能巡检机器人正通过钢丝绳辅助牵引的方式,在最长2公里、倾角最大15°的运煤皮带上匀速前进,全神贯注地监视皮带机状态。机器人走上了巡检岗位后,职工再也不需要花费近3个小时的时间人工巡视,既守住了安全,也提升了效率,而且“号脉问诊”式的巡检,比人工经验式巡检更加精准。


    唐家会矿机运队队长冀瑞介绍,矿对原煤运输全过程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减少了岗位及巡视用工28人,年节约人工成本500万元以上。“智能化建设将职工从艰苦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由“前线”转为“后方”,变成机器设备的“统领者”。职工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效率效益得到了提升,幸福感真是离煤矿工人越来越近了。”冀瑞感叹道。


    与此同时,唐家会矿5G+智能掘进系统、智能化选煤厂、人员和车辆精确定位系统、智能通风系统、矿压智能在线监测预警系统、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系统、煤矿水害风险预警与防控系统、安全风险防控系统、生产调度指挥系统相继建设完成,浓郁的智能化气息扑面而来,“智能元素”正源源不断地为唐家会矿造就发展新动能。


    智能化建设永远在路上。今年,唐家会矿全面开展信息化、智能化创新型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成立“数智联盟”,持续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在深入优化已建智能化系统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大型设备监测范围,将采煤机、掘锚机等移动设备纳入全生命周期健康诊断系统,提升设备在线监测覆盖率;继续加强井下智能机器人多场景技术应用、实时动态智能地质保障系统,不断完善智能仓储系统、智慧园区等智慧矿区建设,奋力开创“以智统筹”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苏旻)


    (刊载于2022年4月18日《中国煤炭工业》杂志》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