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头条新闻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见证】科研创新不停步 服务主业齐发力
  • 时间:2021-05-25 09:17:37
  • 来源:
  • 编辑:
  •     作为一个衍生于煤,以创新为核心的产业,集团公司技术服务风雨兼程,俊采星驰,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成立16年来,工程院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将技术服务“平安”品牌叫响全行业,产业链不断延伸,足迹遍布14个产煤省(区)30余家大型煤炭企业,10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世界采矿大会“突出贡献奖”、“中国工业大奖”、“中国专利金奖”榜上有名。

        16年的发展和创新,从联合组建到正式运行,从攻克核心技术到提供技术服务,从学习探索到交流分享先进成果、培养高水平人才、健全行业标准体系,工程院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两条主线,不断攻坚克难,积极探索,完成了1个管理机构,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产业化子公司的组织架构搭建,打造了基于职能定位作用发挥的四大服务平台,聚焦内外部两个市场,走出了一条企业建设国家级研究中心的道路。

        破解难题  树立典范
        ——瓦斯治理的平安之路由此开启

        2005年4月25日的淮南,阳光和煦,春风拂面,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现场会正在这里召开,整个会场座无虚席,气氛隆重而热烈。会议高度评价了集团公司治理瓦斯的成功经验,总结推广了集团公司瓦斯治理理念和瓦斯治理经验及技术,要求各煤矿企业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借鉴淮南矿业集团等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集团公司瓦斯治理的“高光”时刻不止于此,为在行业内树起“平安”品牌,同年10月,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组建。这是建设在煤炭企业的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从此,开启了一条企业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展技术服务产业化之路。

        今年36岁的陈本良是工程院工程中心瓦斯治理与利用标准研制所所长,2011年7月硕士毕业后来到工程院参与科研工作,10年间,他经历了破解“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难题,也见证了因企业改革,工程院由“外向”到“内向”的职能转变。

        煤矿瓦斯防治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回顾淮南煤矿百年发展史,历史上曾经是瓦斯“重灾区”。新世纪之交,被炸怕了、炸醒了的淮南煤矿对瓦斯治理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血与泪的实践中,集团公司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瓦斯治理新路。这是淮南煤矿几代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是开展技术服务的“本钱”。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后,我们充分发挥科研技术平台作用,以淮南矿区开采实践为依托,自主研发了‘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等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矿井瓦斯灾害监测监控技术体系,破解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突出煤层瓦斯治理难题。”陈本良回忆说。

        有了独具淮南特色的瓦斯治理技术,有了国家支持、行业需求,集团公司对外开展技术服务,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2007年7月,平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面向全行业开展瓦斯治理技术服务,开创了煤炭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产业化的先河。

        在陈本良的印象中,刚毕业时听到的“沙曲模式”故事最让人记忆深刻、热血沸腾,也是促使他加入集团公司想要一展拳脚的动因之一。

        山西沙曲矿是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008年,沙曲矿负责人五次来淮,学习完之后,感觉由沙曲自己解决瓦斯问题,力不从心。为此,沙曲矿把集团公司的瓦斯治理团队引进沙曲。“当时我们的技术服务人员进去之后吓一跳,井下遍地都是瓦斯超限,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淮南的整个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管理理念引进到了沙曲。沙曲矿瓦斯治理局面焕然一新,实现了瓦斯零超限,成为全国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工程院不但驯服了瓦斯这个‘老虎’,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产量100万吨变成800万吨,吃人的‘老虎’,变成了‘纸老虎’。”陈本良回忆起当年听的故事依然很激动。

        不止技术先进,工程院科研人员的工作作风也是在业内被竖起大拇指夸赞的。在工程院工作了11年的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部长王怀朋感慨地说:“在外服务的项目部大多环境很差,我们的技术人员从来没有叫过苦叫过累,有地方有时候连自来水都没有,他们只能把山上的雪水融化了喝,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企业困难时,我们的技术人员也没有被高薪诱惑,他们忠诚、敬业、坚韧,让合作企业都很敬佩。”

        2007年,中国(淮南)煤矿瓦斯治理技术国际会议在淮南矿区召开;2015年,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荣获“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回望过去16年,淮南煤矿在破解瓦斯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妙手回春”,推动企业成为瓦斯治理的行业典范。

        服务主业  全面提升
        ——科研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

        随着淮南煤矿迈入了淮河能源时代,工程院在集团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如期完成了组织架构调整,以崭新的姿态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明确了职能定位,打造了科技创新、服务支持、信息交流、产业发展四大服务平台,重塑工程院核心职能,履行科研、设计、自主知识产权、计量管理及安全评估会诊五项职能。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是世界性难题,特别是进入深部开采以后,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形势更加严峻。我们聚焦集团公司煤、电、气三大能源主业的产业链、服务链、价值链,立足破解安全高效开采面临的技术难题,按照‘重心向内、先内后外’的原则,围绕瓦斯治理、煤层气开发等作为首要科研攻关工作方向,开展科研攻关,解决实际问题,为集团公司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科研技术服务支撑。”工程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0年8月18日上午,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再一次在淮南矿区大地上升腾,潘谢区块首口煤层气试验井——13煤1号井点火成功,为集团公司大规模实施瓦斯地面区域治理拉开序幕,为破解深部采场瓦斯治理难题,实现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奠定了坚实基础。

        “淮南地区煤层松软,地面打钻抽采难度极大。”工程院相关负责人说,“淮南矿区经过120余年的开采,均已进入深部开采,瓦斯压力普遍大于3MPa,历史上总结的‘强采保护层,多打岩巷多打钻’治理瓦斯技术,工程量大,周期长,用人多,成本高,严重制约矿井煤炭产能,瓦斯治理模式亟需转型。通过地面钻井抽采井下瓦斯,可为淮南矿区瓦斯治理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新路径。试验井采用煤层顶板水平井分段压裂地面抽采技术,为矿井瓦斯压力大于3MPa区域治理快速预抽消突找到了有效途径,为煤层气规模化抽采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除了瓦斯治理技术不断创新,矿井水综合利用、沉陷区综合治理也是工程院重点攻关的项目。生态实验室副主任陈永春常年奋战在科研一线,忙碌的他在会议间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起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他言语间充满自信,“去年,我们生态实验室共完成科研项目15项,其中针对淮南煤矿采煤沉陷区现状及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开展了采煤沉陷区现状调查及生态环境演变评价、采煤沉陷区地基稳定性评估及利用、复垦土地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等研究工作,完成了采煤沉陷区现状‘一张图’,为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利用做好了基础数据和技术储备。此外,还完成了集团公司重大科研课题《煤矿新型离层压裂注浆充填固废技术研究》的技术储备工作。”

        去年,为落实集团公司要求,工程院对集团公司所属煤、电、气等重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单位全面开展生态环保评估工作,涵盖21个单位的生态环保评估工作,针对环保基础管理、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环保设施管理、辐射安全管理、危险废物管理、污染控制与应急措施、自行监测、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以及存在的风险隐患深入调查,为集团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和部署提供技术支持,有力地提升了环保工作质量。
    安全会诊是防范大风险,消除大隐患,遏制大事故的一项重要举措。翻开一本厚厚的矿井会诊报告,里面详细分析了矿井各专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去年以来,工程院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对内服务,对本土和西部共11对矿井开展了评估会诊,帮助不少被评估单位解决难题。该院组织了采煤、掘进、“一通三防”、机电运输、地测防治水五个专业23名专家,通过查阅纸质资料、井下实地查看方式开展评估会诊工作。先后开展了顾北矿新开拓采区地应力和岩石力学参数测试、潘三矿13槽煤层地应力测量及三维应力场反演、顾桥矿在线监测锚杆试验研究等项目。通过专家会诊,客观真实地反映矿井实际情况,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相关决策部署提供依据。

        16年磨砺与奋进,技术服务产业从无到有,创行业品牌,开产业先河。面向未来,工程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委战略部署,立足科研技术和产业发展两条主线,在深部煤炭开采灾害防治技术、煤矿安全大数据技术等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为建设现代大型综合能源服务集团贡献力量。(徐璐璐)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