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第一天的上午,集团公司三季度“六效”分析点评暨全面风险防控工作点评会议经过精心筹备后召开了。
作为集团公司今年创新建立的助推高质量发展能力提升、运营管控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在年初第一次召开的“六效”分析点评会上,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就明确要将“六效”分析点评作为一项制度性安排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创新性。
稳定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创新性又体现在什么地方?不妨从会议主要内容,会议议程设置与分析点评指标项目的变与不变中窥见深意。
我们先来看“不变”的内容——
经验交流和表态发言环节不变。三家单位分别围绕亮点工作进行经验交流,三家单位分别围绕工作不足之处进行表态发言。这一不变的环节,依然是让排名靠前的单位感到荣光,让排名靠后的单位感受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曾在前两季“六效”分析点评会议上作过表态发言的电力集团和煤业公司谢桥矿在此次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这充分体现了点评分析下所激发出的“后劲赶先进”动力。
点评分析集团公司整体经济运行状况不变。通过业务量、营收、利润、成本、投资、资金、四大能力等指标,全体与会人员可以清楚看到集团公司各项经济运行指标的完成情况、同环比以及在省属企业中所处的位次。
这是察势知势的必然之举。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作为集团公司的一分子,各单位各部门需要看清整体的全貌,才能更好地找到发力点和突破点。可以看到,集团公司营收、利润等指标始终保持省属企业前列,投资完成情况等指标也再次进位,这正是广大干部职工加压奋进的结果。
最具“辣味”和直接度的各单位工作情况点评部分也依旧保留。12家产业公司单位,12家服务支持机构,总部机关职能部门,问题多则四五条,少则一两条,无疑点出了下一步各单位重点发力改进的方向。
大多数分析点评的指标项目不变。以人均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工效等反映效率进退,以利润总额、吨煤度电成本等反映效益增减,以投资完成、重大工程项目完成等反映效果好坏,以督办任务、争取政策等反映效能高低,以安全、环保、信访、舆情、廉洁等反映效应正负,以经营绩效、组织绩效等反映效绩优劣,始终是这场“赛马会”的重要指标。
稳定下来的分析点评指标,代表性、科学性、精细度无疑经过反复斟酌与推敲,这也是集团公司要求二级单位以此为模板开展内部点评分析的用意所在。
持之以恒,换来显著成效。
我们再来看看“变”的内容——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观察会议强调内容,点评分析具体指标项目有什么不一样,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领会集团公司总体工作格局的丰富完善和形势任务及阶段性重点工作的变化。
“要与时俱进构建明确企业总体工作格局……深刻理解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职工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的总体工作格局的内涵和外延,把‘党建+’与时代要求、与企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贯彻落实到位。”此次会议中,集团公司主要领导这样强调。可以说,总体工作格局的进一步丰富完善,为会议带来了更深的内涵和更重要的意义。
将“六效”分析点评会与全面风险防控工作点评会议集成召开,像点评各项经济运行指标一样点评各项隐患、风险处置化解以及要素起底的情况,足以说明集团公司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扎实有效的手段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确保安全稳定的大前提下,全面冲刺四季度”“坚决防止‘踩刹车’‘脚踩西瓜皮’等现象”。这样的要求,是在深刻总结全年大半时间工作成效、认真分析全年余下时间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后,旗帜鲜明提出的行动指南和工作遵循,自然也和前两季度会议存在一些侧重点的不同。
集团公司阶段性重点工作的变化则清晰地映射到一些具体的分析点评指标项目中。
回顾上一季度的“六效”分析点评会,可以发现,总部职能部门评价、内部市场化、服务职工群众被纳入效能点评的范畴,是与半年度的总部职能部门述职评议、内部市场化考核评比、职工满意度调查等工作的紧密结合。本次会议分析点评的职工书屋建设情况,工广后场环境整治情况也恰是集团公司三季度部分重点工作的体现。这给各单位各部门的启示是,要想在“赛马场”跑赢,必须把握好重点、紧盯节点,有力有序推动集团公司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落实。
除了具体分析点评的内容,对标维度的变化也值得关注。从二季度开始,六效分析点评指标就加入了同比和环比的位次变化,三季度,部分指标还加入了与分解预算完成情况。这样使得历史、现实、对标三个维度更加清晰,也让各单位各部门更好地掌握具体某一项指标的进、退步情况和在全年目标任务中所处的方位,从而达到自我剖析、自我警示的目的。
季度分析点评会议的变与不变,传递的是鲜明导向和后续发力重点。通过分析点评这一“增压器”,引导各单位各部门结合总体工作格局,结合形势任务和自身实际,开展好重点工作和专项工作。
可以预见,在集团公司后续的季度分析点评会议上,这种变与不变还会延续。(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