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文苑撷英
感悟集团公司党委工作报告的国学内蕴
  • 时间:2024-01-11 08:11:44
  • 来源:
  • 编辑:于晨晨
  • 日前,集团公司党委工作会议隆重召开。学习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世森所作的党委工作报告,让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其中,贯穿报告全篇的国学经典用语,读后更是令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回望难忘的2023年工作,报告开篇使用了“岁月不居,天道酬勤。”这句话出自《论盛孝章书》,是东汉末著名文学家孔融写的一封书信中的用语,意思是指岁月不停留,时间过得很快,但是,上天一定会酬报勤奋的人们。它高度凝练、寓意深刻地指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企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新业绩不是“靠天收”的,是上下同心、承压奋进,全体干部职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担当作为、勇于奉献,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在集团公司推进产业发展探索运用的“上下联动、左右逢源、内外兼修、远谋近施”工作方法中,有三个词来自成语典故。其中,“左右逢源”原意是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比喻做事情应付自如、得心应手;“内外兼修”的“内”是指内在的道德修养,“外”是指人的言行举止、仪容表情,“内外兼修”是指人的修养从内外两个层面进行提升,才能达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境界。“远谋近施”的“远谋”出自秦朝李斯的《远谋篇》,意指在行动之前,要经过深思熟虑、周密谋划。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十六字工作方法”,蕴含着哲学思维、系统观念、战略眼光,形象生动、易记易用,是帮助各级管理人员转变思维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与风险挑战,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的“宝典”。


    在强化经营管理上,集团公司党委提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高标准严要求。虽然这是海尔公司最早提出的口号,其实也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日事日毕”源于古人云:“今日事今日毕,勿将今事待明日。”“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意思是今天的工作必须今天完成,今天完成的事情必须比昨天有新的提高,明天的目标必须比今天更高。借鉴先进企业管理文化,集团公司党委期望全体干部职工,成绩面前不停滞、荣誉面前不懈怠,不断增强岗位责任感与执行力,大力弘扬“沧桑百年,只争朝夕”的企业精神,奋力推进企业发展持续向前向好。


    在促进能力提升上,集团公司党委要求干部职工谨记圣贤“六德六弊”,用好“三余”“四上”。“六德六弊”出自《论语·阳货篇》,“六德”指的是“仁、智、信、直、勇、刚”六种品德;“六弊”则是指六种美好品德如果缺乏礼教的约束,也会成为六种弊端,给人带来祸患,即仁德而不学礼,会使人变得愚蠢;聪明而不学礼,会使人变得放荡不羁;守信而不学礼,则会被人利用;直爽而不学礼,说话容易尖刻刺人;勇武而不学礼,易使人犯上作乱、欺凌弱小;刚强而不学礼,易使人变得狂妄自大。“三余”“四上”源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读书三上法”和三国时期董遇的“读书三余法”。“三上”是指“马上、枕上、厕上”,“三余”,是指“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以上,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方法,对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群众提高学习力、思考力,在学习和思考中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提升完善自己,才能做到登高望远、积微成著,立足岗位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中,报告从清代李汝珍所著的《镜花缘》中引用了“人见利不知其害,犹如鱼为食而不见其钩”两句话。大致意思是:面对利害得失,有些人往往只看到得和利,却忽视了害与失,就像鱼儿贪食只见诱饵却看不到鱼钩一样,形象地再现了贪腐者的短视与浅薄、可怜与可悲,谆谆告诫人们“祸福无门,唯人自召”,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者,终将难逃法纪的制裁。


    报告的结束语中,使用了“惟行惟勤”“追风赶月”两个成语。前者出自《尚书·周书》,意为只有辛勤工作,只有尽心履职,才能取得成效;后者出自明代田歆《华夏说》中的诗句“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意为前进的路途中,不要因美丽风景而停留,不懈前行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路漫漫其修远兮”,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企业上下务必凝心聚力、笃行不怠,锚定目标、勇往直前。


    研读集团公司党委工作报告的过程中,富含国学底蕴的语句俯拾即是,比如,在维护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中指出的“抓安全就是积善行德”,在家文化建设中倡导的“勤俭、循理、顺和,尚德、尚孝、尚书”理念,在队伍建设上强调的“家和万事兴”,在全心全意服务职工群众中引用的“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在做好老干部工作中要求的“要想好,问三老”,在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中言及的“守株待兔”“纲举目张”“行稳致远”,在加速数智赋能升级,加强数据治理和信息化流程融通中提出的“行百里者半九十”“一网打尽”等等,生动阐释了为人之要、处世之道、安民之法、治理之策,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重塑企业文化体系、推进企业治理现代化有机融合,都是画龙点睛的神采之笔,充分彰显了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中国特色与企业特点,为这篇报告赋予了浓郁的文化色泽、人文光彩,令人捧读再三,不忍闭卷。(周忠新)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