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新闻中心
“钻业务,就要把学习当饭吃”
  • 时间:2022-11-16 10:04:18
  • 来源:
  • 编辑:魏嘉佚
  • ——记安徽省劳模、集团公司资深技师陈惟义


    11月8日上午,安徽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在淮南分会场,集团公司资深技师、煤业公司谢桥矿职工陈惟义登台领奖,光荣地接受了大会颁发的省劳模荣誉证书。


    作为一名扎根煤矿一线25载的技术工人,陈惟义把满腔热血与美好青春倾注在煤矿机电技术创新事业上,先后获煤炭行业技能鉴定优秀考评员、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淮南市青年岗位能手,集团公司“视企如家”道德模范、高技能拔尖人才、最佳师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他所领办的谢桥矿陈惟义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取得创新成果40余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1项,为矿井创造经济效益720余万元,先后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淮南市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日前,记者走进谢桥矿陈惟义技能大师工作室,倾听他获得荣誉后的心声,了解他成长成才的故事。


    学技术——

    “就得吃得了苦,扑得下身子”

    11月8日下午,刚刚参加完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归矿的陈惟义立刻回到工作室,准备投入紧张的技术攻关工作。陈惟义刚刚踏入工作室大门,立刻被同事与徒弟们围了起来,大家纷纷要他说说获得省劳模后的感受。


    “我的感受是既激动万分又感到压力满满,感到肩上责任更大了,干劲更足了,作为咱们工作室的领办人,‘钻业务,就要把学习当饭吃’是我干技术二十五年来的切身经验,也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刻苦学习、潜心钻研,共同做好技术攻关工作。”陈惟义充满感情地说。靠着爱岗敬业,不断加强学习、潜心钻研的精神,进入谢桥矿二十五年来,陈惟义从一名机电学徒工一步步成长为采煤机电技术领域的大拿,并受聘为集团公司首批资深技师,走出了一条朴实无华而又精彩纷呈的职业道路。


    “1997年,刚刚走出校门的我怀揣着做一名新时代优秀技术工人的梦想来到谢桥矿,成为一名综采机电维修学徒工,从跟着师傅实习起,我就严格要求,努力向师傅们学习真本事。”陈惟义向记者回忆起刚刚入矿的青春岁月。实习期间,陈惟义每天第一个来到安教室,提前做好打扫卫生、整理座椅等准备工作,班前会散会后就抢着带好工器具早早入井,在工友们还在路途中时,他已提前到达井下工作地点,熟悉作业环境和设备了。久而久之,队里技术人员和师傅们对这个肯吃苦、爱学习的学徒工刮目相看,纷纷将综采机电技术与维护心得倾囊相授。


    “只有坚持学习,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并成为一种习惯,才能较快地提升业务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处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更好地为矿井安全生产服务。”陈惟义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二十五年如一日,陈惟义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边摸索,边提高,真正做到了对每一款井下在用的煤机设备结构了如指掌,练得一手过硬的本领,成了技能过硬的技术大拿。结合日常刻苦学习和工作经验摸索,他总结了“听、摸、看、量、析”的采煤机五步故障诊断处理法和“平、直、匀、净、严、准、细、紧、勤、精”十字煤机操作要诀,并将这些方法和要诀编制成册,做到综采队机电班人手一册,从整体上提升了矿综采队伍机电技术水平。“我的成长成才道路可以概括为‘思想端正、吃苦耐劳、扑下身子、潜心钻研、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用心用情、懂得感恩’这八点。”陈惟义说。

    抓创新——

    “一具体就能深入,一深入就能发现问题”

    2014年,该矿成立了以陈惟义为领办人的技能大师工作室。陈惟义认为,企业是职工成长的平台,企业是用“望远镜”为职工指明成长方向,而创新工作室则用“放大镜”发现人才,用“培养皿”造就创新。


    “下基层、进一线,到现场去收集问题,通过和班队长、跟班人员深入沟通交流,询问他们生产过程中遇到哪些难题,哪里需要改进、哪里还有提升的空间。抓创新,一具体就能深入,一深入就能发现问题。”一谈到创新工作,陈惟义就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说起了心得体会。从事机电技术工作二十五年来,陈惟义也是像这样要求自己和工作室团队成员的。以往,采煤机行走部行走轮经常由于无法注入润滑油导致损坏。针对这一影响采煤效率的突出问题,陈惟义通过多次井下现场跟班观察,提出了用手压泵打稀油的方案,以此保持油路畅通,减少行走轮的损坏,极大提高了采煤机工作效率。“以前回采一个工作面,行走轮至少要损坏6个以上,采用此项工艺后,不仅降低了材料备件成本,还减少了备件频繁更换所占用的生产时间,有效提高了工作面生产效率。”该矿生产技术科科长彭大鹏介绍。


    在陈惟义心中,技术创新工作永不能停息。今年四、五月份疫情期间,在集中隔离点,陈惟义除了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承担疫情防控工作外,还主动利用手机线上查找技术资料,认真梳理相关研究课题,每日通过手机与工作室成员对《水濠沉淀池清淤装车一体机》《移动脚手架装置》等10余项创新课题进行线上沟通交流,确保技术攻关项目不断档。


    2017年以来,陈惟义与所领办的创新工作室共取得创新成果40余项,工器具改造8项,均已在现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他所带领的创新团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1项,其中《关于油桶装卸车吊具的优化改造的建议》获集团公司金点子一等奖,《掘进机机载临时支护液压系统操作闭锁机构设计改造》荣获集团公司第36届青工“五小”成果一等奖,有力助推了矿井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发挥创新工作室联盟在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创新成果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示范引领作用,今年11月初,在集团公司指导下,成立了陈惟义牵头的谢桥矿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联盟。作为工作室联盟的牵头人,陈惟义感到肩上的任务又重了。“我们工作室联盟涵盖了煤矿综采、机电运输、信息化、一通三防等专业,下一步将针对各专业遇到的制约安全生产和发展的瓶颈问题,整合各创新工作室技术力量,组织开展共同攻关,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集成作用,实现技术创新‘1+1大于2’的乘积效应,为推动矿井生产方式转变贡献创新联盟的智慧和力量。”陈惟义信心满满地介绍。

    传技能——

    “不能把技术揣在兜里,藏在心里”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不能把技术揣在兜里、藏在心里,要将业务技能传授给更多工友,让更多的人更好地在安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陈惟义在参与培训工作中经常挂在嘴上的话。在成长为技术能手后,在井下现场,陈惟义总是主动手把手地将技术传授给职工,帮助工友们共同提高技能。


    2014年,陈惟义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后,他更是全力把工作室打造为人才培养的“聚宝盆”,把“传绝技、带徒弟、出成果”作为工作室的要项工作来抓。他坚持“实学、实训、实战”的培训原则,牵头建立了以矿机电事故教育和现场教学为基础的培训体系,提出了“一岗精、二岗通、三岗会”和“转岗能上岗、上岗能胜任”的培训目标。同时,他还注重提振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兴趣,有针对性地设置难题,鼓励大家大胆尝试,自己在一旁监督指导,让学员们在操作过程中迅速成长。


    “是师傅的悉心教诲让我从一名煤矿机电技术‘小白’迅速成长为综掘设备技术的行家里手。”谈到与陈惟义一同成为集团公司首批获聘资深技师的职业成长经历,该工作室团队成员范磊心潮澎湃。2018年,范磊进入陈惟义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并与陈惟义签了师徒协议。陈惟义针对范磊缺少电气知识,一直搞不懂弱电控制的短板,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细致地为他讲解电气知识,并将自己所掌握知识和业务技能整理成小册子,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范磊。此外,陈惟义还有意识地增强其敬业精神与创新意识,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范磊机电技术突飞猛进,迅速成为采掘设备技术大拿,找到了自己职业生涯前进的方向。


    近年来,在陈惟义指导帮助下,该矿多名职工实现了职业技能晋级,1人参加集团公司职工技能竞赛获第二名,2人获得矿技术比武状元,2人获得矿技术能手称号。特别是在他获聘集团公司首批资深技师后,在职工队伍中掀起了学技术、比能力的热潮,越来越多的青工主动来向陈惟义请教,对此他表示:“只要徒弟们愿意学,我就愿意教。同时,我还要把他们培育为一名企业欣赏、职工喜爱,能够淡泊名利、积极上进的优秀员工。”


    在参加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归矿后,陈惟义将获奖证书锁进了办公柜后,便立刻与团队投入一系列技术课题攻关工作中。“省劳模这个荣誉只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陈惟义介绍,当前矿急需解决的有“一通三防”薄喷施工机械跟不上供应,升井管路需清理除锈刷漆,采煤运顺转载机卧底上货难且存在安全风险等技术攻关难题,这些课题就是当前他们工作室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要工作。


    “下一步,我将带领团队充分利用好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室联盟这个平台机制,进一步提升团队的学习力、创新力和合作力,继续发扬不怕吃苦,爱钻‘牛角尖’的技术攻关精神,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为推动矿井科技进步贡献团队的力量。”陈惟义对自己与团队未来的事业充满期望。(王斌)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