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新闻中心
为集团公司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 时间:2022-08-03 10:54:46
  • 来源:淮河能源报
  • 编辑:魏嘉佚
  • 近日,工程院生态环境研发工程取得新进展,该院承担的集团公司“十四五”生态修复治理重点项目——“潘一煤矿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正式获得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批复意见。


    工程院生态实验室加强煤矿塌陷区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矿井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等相关技术、课题的研发和攻关,不断提升内生动力,增强创新研发能力,着力解决集团公司生态环保“卡脖子”难题,切实为集团公司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自组建以来,承担科研项目44项,获省部级奖项14项,授权专利40项。部分研究成果在两淮矿区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

    提升研发能力,做好沉陷综合治理

    入伏后气温日渐升高,在煤业公司顾桥矿附近的田野里,该实验室科研人员顶着灼灼烈日,正在开展沉陷区点位的水准测量和RTK平面测量等监测工作。“该项目主要通过对顾桥矿1613(3)工作面地表建立的移动观测站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获得该工作面重复采动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参数和综合角量参数,进而获取重复采动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为矿井保护煤柱留设、矿山生态修复和地面搬迁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重点开展了111个点位的水准测量和RTK平面测量等监测工作,为后续阶段性数据处理、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分析等提供基础支撑。”生态实验室资深主管安士凯介绍。


    不仅服务于本土矿井沉陷治理,远在内蒙古的西部煤电集团三对矿井,也是该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的地点之一。去年初春,内蒙古遭遇近10年强度最大的沙尘天气,大风卷着漫天黄沙,吹得让人睁不开眼。在泊江海子矿内,生态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忙碌地操作着仪器,进行地表沉陷区激光扫描监测工作。


    “那是我们服务西部煤电集团的第一个科研项目,主要是对西部三对矿井地表沉陷机理和‘三带’发育规律进行研究。”安士凯介绍,在恶劣天气下,科研人员发挥了淮南煤矿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坚守在野外一线,顶着严寒和风沙,开展现场工作。“等到大家核对好数据,收拾好仪器准备收工时,才发现都已变成了‘灰猴子’,头发、衣服、鼻孔里都是尘土,虽然辛苦,但都为能够完成好工作而感到高兴。”安士凯说。


    为进一步提升了沉陷治理科研攻关能力,近年来,该实验室先后承担《淮南新谢矿区关闭矿井地质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研研究》《蒙西矿区地表沉陷机理及“三带”发育特征研究》,以及安徽省公益性地质项目、《安徽省地面塌陷现状调查与治理技术总结》等有关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项目,为服务矿井绿色安全开采,加强集团矿井开采地表沉陷治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同时,该实验室积极承担集团公司内外部各类科研项目,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高效完成企业下属各单位环保评估、配合迎接省环保督察、集团公司环保“十四五”专项规划、关闭矿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设计等任务,全面支撑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现已形成了以“科技研发、环保评估”两项业务为核心的工作团队,协同创新、高效合作。

    提高服务意识,不断拓展业务领域

    近日,该实验室项目组成员赴亳州瑞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启动实施《城市中水利用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上,在前期协商的基础上,双方就合同具体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明确了项目实施时间节点,详细讨论了项目实施技术路线,履行了合同签订流程。


    该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将城市中水处理后作为热电企业水源使用,大大降低了热电企业的生产用水成本,有效调整了生产环节的用水结构。项目实施后企业将不再取用地下水,有利于缓解当地地下水超采状况,同时为市政中水的资源化开发利用探索了新途径。


    “《城市中水利用技术研究》项目是我们首次承担的集团公司天然气板块科研项目,我们多次组织项目组赴亳州开展项目调研,对项目方案反复论证。本项目的启动标志着生态实验室实现了对集团公司煤、电、气板块科技服务的全面覆盖。我们将继续加强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服务意识,为集团公司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该实验室环境监测评价研究所副所长徐燕飞介绍。


    走进矿井水理化实验室,工作人员们正在对抽检水样进行水质理化分析。操作台上各类实验所用的玻璃器皿、测量仪器等分门别类,摆放得整整齐齐。“实验室自成立以来,采用‘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大力推进相关课题研究,成功研制了矿井水井下深度处理技术体系及成套设备等一批科研成果。”矿井水利用技术研究所所长谢毫介绍。


    生态实验室充分发挥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作用,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固废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围绕电厂减碳降碳加大研究力度,持续跟踪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变革和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动向,为企业落实碳达峰政策做好技术储备。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煤炭行业‘低碳、零碳、负碳’方向,研发煤矿大宗固废绿色低碳资源化利用、矿井水高效低耗处理技术工艺和煤矿地质生态环境智能监测评价与修复治理等关键技术,着力解决集团公司矿井水治理与利用、煤系固废物综合利用、矿井沉陷区生态修复等技术难题,切实服务集团公司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生态实验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徐璐璐)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304号